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说课稿 >《那树》教学设计说课稿

《那树》教学设计说课稿

opp整理 | 日期:07-03

导语:

  ——当这一带还没有建造新公寓之前,陆上台风紧急警报声中,总有人到树干上漩涡型的洞里插一炷香呢!(人们精神的寄托)

  四、拓展延伸,扩大积累

  (一)展示:

  有关资料:

  人类属于大地,但大地不属于人类。世界上万物都是相互关联的,就像血液把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连结在一起。生命之网并非人类所编织,人类不过是这个网络中的一根线,一个结。但人类可做的一切,最终会影响到这个网络,也影响到人类本身。确实,我们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不仅仅是因为人类有怜悯之心,更因为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当它们被杀害殆尽时,人类就像最后的一块多米诺骨牌,接着倒下的也便是自己了。“对生活在第三世界国家大城市里的儿童来说,他们所呼吸的空气相当于一天吸两包香烟。”

  ——流行病学家戴维斯

  (二)讨论:

  问题:拯救地球还是拯救人类自己

  设计意图:富有哲理性思辨的文字展示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地球上的我们人类的处境,让学生关注现实,并能对其有自己的思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懂得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

  五、家庭作业

  1.朗读课文

  2.围绕“绿色”写一段文字

  设计意图:反复朗读体会情感,通过写作强化情感,提高写作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理解本文的立意,把握散文的“神”,把握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和情感。

  (2)理解对比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内容;运用默读、跳读、精读的方法品味那些能体现大树品质的描写片断,那些蕴涵了作者的情感,描摹大树悲惨命运的片断,在语言品味中把握文章主旨。

  (2)鼓励学生在分析、品味中质疑解难,发现创造;鼓励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对散文的主题有自己的心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文明的进步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矛盾,认识保护自然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强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教学重点

  1.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把握树的价值、品格及其命运,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2.掌握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1.揣摩关键语句,体味作者痛苦、悲悯、愤激的情感,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

  2.正确理解蚂蚁王国的事情,体会作者的用意。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讨论点拨法

  3.品读法

  4.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幻灯片1)

  我想问大家每年的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呢? 人们为什么要植树呢?......

  是啊树是人类的朋友,给人们浓浓的绿阴,心神的安慰, 他们因为有你们的爱护而翠绿欲滴,因为有你们它们才得以宁静而安详地站在这现代化都市的繁华里,所以它们是一棵棵幸运的树,也是一棵棵幸福的树。今天,我要和同学们一起关注的却是另一棵树——那树,那树的命运又如何呢?是一样地令人羡慕呢,还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二、检查预习 (幻灯片2)

  在此之前,我们已要求大家预习课文,下面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展示生字生词:生字注音)

  三、整体感知 研读探讨

  1、请仔细听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幻灯片3)

  (1)本文中的那棵大树仅仅给人类以恩惠吗?明确:人和蚂蚁

  (2)对人和蚂蚁分别都施与了那些恩惠,这两个受恩者又是如何做到?(本环节设置主要让学生梳理文章内容)

  明确:树给了人很多恩惠,无论是生活上还是精神上,但人类却无情的将它砍倒甚至连根拔起。相反树仅仅给了蚂蚁一个家,蚂蚁却临走前用行动祭奠大树,这两者间竟有如此大的反差。

  人(忘恩负义)

  阴凉、清净、温馨

  滋润、安慰

  树(绿着生、绿着死) 对比

  家

  祭奠

  蚂蚁(感恩图报)

  (3)是什么力量让人类毫不吝惜的砍到昔日给自己做出贡献的大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