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说课稿 >高三语文说课稿范文五篇

高三语文说课稿范文五篇

opp整理 | 日期:06-30

导语:

  3、知恩报恩。《毛诗序》中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虽然本文创作的时代、背景离现实较远,但诗歌的字里行间所抒发出来的人间大爱和深挚情感却是亘古永恒、历久弥新的,它依然启迪着跨世纪的孩子们,让他们学会孝道,体会善良、无私、博大的母爱父爱,学习知恩报恩,最终让自己成为一个懂得感恩有担当有责任感的社会栋梁之材!

  4、模仿练笔。在感怀、感悟、感恩的同时,真情发自于内心,我要求学生参照本诗所运用的排比、对比、反复等修辞方法,以抒发自己真实的感情为目的,模仿本诗任意诗节的的形式,写一小节诗。题目、内容等方面的自由度可以适当放宽,只要抒写出对人间善良美德的体察和感悟即可。我希望通过这样的课堂训练让学生学会体察生活中细微的真情,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五、说教学过程预设:

  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第3/6页

  利用古诗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引出感恩母爱的话题,导入本课的学习。

  ㈡、检查预习资源共享: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㈢、品味语言揣摩鉴赏〔读诗〕

  1、听朗读录音,设置思考题:

  2、教师配乐有感情地示范诵读(选读一至两小节);

  教师指导:注意朗诵诗歌的要求,对诗歌的语音、语调、语速、节奏、情感等加以引导,

  3、学生配乐朗读最喜欢的一节诗;

  除要求准确、清楚之外,还要注意表达出本诗的节奏和旋律。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诗味。边读边体会大堰河对诗人不是慈母却胜似慈母的深沉的爱。

  4、师生共同评价同学们的朗读效果:

  ㈣、探求精要深入揣摩〔品意〕

  这部分是我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学习本课的主要方法。

  1、提问:大堰河对诗人深沉、无私的慈母般的爱主要体现在哪些诗节中?

  2、思考题:

  ①第4节中的八个排比句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作用?

  ②第5节诗虽然仅有短短的四句,每每读到此处却总是会逼出我的眼泪,为什么这样简短的一个过渡段会有着这样震撼人心的力量?

  ③第8节里有哪些细节描写?哪一处细节描写感触最深?为什么?

  3、重点研读鉴赏第1、3、7、9、10节诗,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大堰河的形象,把握诗人的情感。

  思考题:

  ①、为什么艾青会用这样深沉的笔触去赞美他的保姆大堰河?

  ②、在诗人的笔下,他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母亲?大堰河最突出最闪光的品质是什么?

  基于以上问题的设置,我认为理清诗的抒情脉络,有助于把握大堰河这一形象。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大堰河这个形象的深刻意义。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要让学生有启发,有收获。

  4、研读第11、12、13节诗,体会诗人博大的胸怀和对大堰河深挚的爱戴之情。㈤、体会鉴赏拓展延伸〔悟方法〕

  以第4、6、10节诗为例,把握借助叙事抒情的艺术手法和排比、对比、反复等表现方法。

  1、提问:排比、对比、反复等表现方法的运用有哪些作用?

  2、提问:通过诵读和鉴赏,你有哪些感悟?

  在艺术形式方面,可重点向学生讲解这首诗所运用的大量排比句式和重叠反复手法对于加强抒情效果的好处,还可适当讲解诗中运用的大量描述性意象及其作用。

  ㈥、小结:

  诗人由朴素的感恩为起点,进入到人类情感的内部,体验并升华着自己对农民、对大地、对祖国、对人类的感情,从而对爱进行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哲学沉思。在这个意义上,诗歌不仅是对人间真情的深沉咏叹,还是在哲学的层面上扩展了爱的内涵,寻找到爱的原因和力量。

  第4/6页

  ㈦、深化主题自我完善:

  课堂练笔:写一节4—6行的小诗,运用排比、对比、反复等修辞方法来表现一个人的善良美德。

  ㈧、结束语:

  惠特曼说:"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像!他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是啊,正像大堰河给予艾青的深沉母爱温暖了诗人童稚的心灵一样,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也永远燃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当我们抬头看看那苍老的目光依旧温柔,就让这种温暖和感动一直伴随着我们前行的脚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