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说课稿 >高中语文说课范文

高中语文说课范文

opp整理 | 日期:06-30

导语:

  另外,教师也可以引入学生熟悉的文本,去启发学生,比如纳兰词,我们可以援引《雨霖铃》中相似的时空跳脱的方式,词中三次时空的腾挪,甚至是交叠的手笔,与诗人因苦恋而陷入迷离恍惚的状态相契合,而词人对这段恋爱的念念不忘,萦绕心头,忐忑期待又自认期望渺茫的心绪,更因此而得以强化。这种张力,便是时空在凝境显情方面“点铁成金”的妙笔。

  这一环节,教师预留比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反复的研读文本,加深认识。需要说明的是,三首词在时空的运用上各有不同,都有丰富的作用,不必强加给学生教条式的结论。名家有言,“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不拘泥于形迹,只要学生能抓住“神韵”即可。

  附:

  时空的拓展拓出意境之灵

  苏轼:这首词清淡自然,空明洒脱,诗人因眼下春雨淋漓,又到耕种时节,就回忆起当年在东坡耕作的悠闲快意,表达了思归之情,当然,这里的思归,并不是归乡,而是回到他曾经生活过的有深厚感情的黄州,更可能包含作者对远离官 场纷扰,坚持自我气节的一种寄托。这本是一首很简单的诗,情感清晰,写景也接近于白描,但诗人在时空上做了一个突破,引入了对过往离开黄州时记忆中的那座小桥,架构了另一个时空支点,这个支点,使眼下的春意盎然与离开后的雨雪霏霏,京城的江上春意和黄州的小桥寥落形成了反差,意境更为丰富,牵挂的那个地方便也有了具体可感的画面,身处京城的诗人时刻牵挂的却是离开时那破败的那一抹画面,思归的情感也就有了落点,表现的更为真切。

  时空的紧缩衬出形象之魂

  秦观:这首词时空高度紧凑,选取了诗人在贬谪途中住宿荒野客栈的一个晚上来展开。短短一个晚上,闭塞狭窄的空间中,时间凝结于一点,而诗人却着力于这一点,不管是霜风紧吹,短睡惊醒,或是饥鼠窥灯,晓寒侵被,户外嘈杂,诗人细致入微、不厌其烦的描述着这一夜在客栈房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紧缩的时空和放大的描写形成了一种艺术张力,环境越紧凑,感受却越多,感受越多,越显得环境的压抑,而这样一来,作者在贬谪飘泊中的敏感到有点神经质的苦闷就得以突显了。

  时空的穿梭,交叠显出情感之神

  纳兰:这首词是学生最容易体会到时空的腾挪变化的。起笔是回忆当初在一个落红满地的暮春时节在金井旁邂逅了意中人,此后突然跳脱,到当下表白自己的心绪,急切猜测对方是否对我也有意呢?谁能理解我的心事呢?谁省,谁省?有哀怨,有期盼,有忐忑,眼见诗人郁结于心的情绪应该喷涌而出了,却又戛然而止,再跳入另一时空,以一幅未来的诗人于冷席之上孤灯难眠的画面,来结束全诗。由过往,到如今,到将来。当然,学生可能对这首词的时空判断意见不同,实际上这首纳兰的爱情代表作,评论家也有很多的解读,“满砌落花红冷”既可以理解为当时邂逅之景,看基调又可以理解为如今看到金井的萧条景象,映衬诗人此刻的低落忐忑;“从此簟纹灯影”既可以理解为将来的落寞场景,亦可以理解如今已是这番光景。诗无达诂,不管学生作怎样的理解,如何对这首词进行时空组合,都不妨碍我们体会到在时空的穿梭里,诗人对这段恋爱的念念不忘,萦绕心头,忐忑期待又自认期望渺茫的无奈情感。而时空的变化多样,穿梭甚至交叠,也与诗人因苦恋而陷入迷离恍惚的状态相契合。

  (四)悟法,小结反馈:

  借助探究环节的反复推敲,以这三首小诗为基点,实际上是可以让学生粗浅的了解到诗歌中时空收缩,拓展,交叠穿梭的几种组合。当然,时空的组合有非常丰富的表现形式,一节课并不能囊括。但通过这节课以及课后的迁移阅读,让学生明白,诗人在营造意境时对时空的灵活运用,或实或虚,实际上能够在拓展诗歌的意境,映衬诗人的形象,支撑诗歌的情感方面有“点睛”的妙用。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所说的“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学生只有悟出这一点,才算更进一步的真切感受到中国古典诗歌独特的神韵。

  五、作业布置:

  时空收放艺术是古典诗词具有极大艺术张力的重要手法。如李商隐《夜雨寄北》中时空嵌套的手法,让人叫绝,“离”的惆怅中有憧憬的温馨,“合”的美满中却蕴含回忆的酸楚,短短二十八字,两度时空交错,凸显着人的聚散离合。课后请学生试着赏析,并再举几例,通过对更多古典诗词这一技巧的品析,加深对此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