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说课稿 >高中语文说课范文

高中语文说课范文

opp整理 | 日期:06-30

导语: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诗歌的诵读揣摩,让学生体会诗词中的时空变化。

  2.回归情境,感受时空变化对提升诗歌意境,丰富诗人情感的微妙作用。

  【教学重难点】

  通过三首词的比较鉴赏,体会时空安排与意境情感的密切关联,体会虚实之间展现的艺术张力。

  二、说学生

  【学情分析】在学习古典诗歌的过程中,我们的学生容易陷入两个误区,一是思维僵化,浅尝辄止。凡遇作品,就是找意象概括意境得出情感,抓了意象,也仅流于机械式的赏析,眼中只看到了诗歌大的轮廓,不愿读透,从而无法品味诗歌意境的佳妙,“入不得诗内”;二是抠挖字眼,执着于表面的字义词义,肢解作品,将体味诗中的韵味、作者复杂多元的感情抛之脑后,“出不得诗外”。如何让学生抓住意境之神入得诗中,体悟情感出得诗外,便是教师在诗歌教学中需要反复实践的重心。

  三、说教法与学法

  1.比较鉴赏法

  围绕一个鉴赏点,将三首词比较阅读,让学生在诵读、分析、联系比较中理解诗歌意境情感的不同,来体会时空虚实情境设置在此间的作用。

  2.自主合作探究法。

  在教学重难点上,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多角度多层面的自主合作探究,大胆质疑,在分歧中加深感悟。

  3.教学手段及教学媒体的运用

  多媒体的展示,给学生直观的感受。比较鉴赏,文本较多的情况下,将本课中几个关键性的结论以提纲的形式罗列,让学生有更好的整体把握。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共设计了4个教学环节:引入新课——梳理概括——思考探究——小结反馈。

  (一)引入新课:

  以介绍大师的金句入手,陆机在《文赋》中说道:“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这句话不难理解,“四时”、“万物”也就是自然界的时间和空间。诗人们在四时的交替中叹息,在观万物后引出纷繁的思绪,这实际上明确道出了诗人与时空的缘分。以此带入新课,以这组小令为例,和学生一起来粗浅的感受古典诗词中时间和空间的运用艺术。

  (二)读诗,梳理概括:

  引出这一概念后,带领学生落实文本。在诵读之后,先就常规的鉴赏思路,自然地请学生把握三首作品整体的意境和情感,为后面的品析打好基础。

  1.提问:这三首词各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

  苏轼:雪后小桥,江上春雨的典型景象,营造了素净空明的意境

  牵挂期盼归“乡”之思

  秦观:紧风,晓寒,冷霜,陋舍,鼠窥,人马喧闹,营造了凄冷孤苦的意境

  悲苦凄凉羁旅之愁

  纳兰:落红,冷簟,孤灯的景象,营造了迷离冷清的意境

  忐忑辗转迷恋之苦

  这三首小令,意象特点明确,抒发情感的关键字眼清楚,情感把握的难度不大。

  2.接下来,请学生在理解了诗歌情感的基础上梳理出时空脉络:

  提问:三首词在营造意境时,除了选取典型的景物,还交代了怎样的时间和空间背景?有没有变化?

  明确:时空

  苏轼:过往冬日雪后如今春日雨后黄州小桥京城玉堂

  秦观:一夜驿舍内

  纳兰: 之前(偶遇)如今(辗转)未来(寂寥)金井房内

  有的学生可能在梳理时会有错乱,教师可以点拨,怎么把握时空呢?学会关注诗歌的时间空间顺序,如暗示时间的词、点明季节的特征景物,和人物的活动轨迹。

  (三)品诗,思考探究:

  明确了时空背景之后,便引入本课的重难点,让学生分组讨论,有选择性的思考“时空”对于词作意境与情感的作用

  提问:其实诗歌时空组合的方式多种多样,而且对表情达意都有一定的作用。这里,请同学们结合其中一首或两首,来具体谈一谈你的阅读感受。

  这里的设计意图是促动学生去体会,诗歌作品的时空组合,往往会让诗歌有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生发出独特的魅力。学生可能做不到深入鉴赏,看得比较浅,教师可以通过设问来引导,如秦观词,引导学生去发现时空的高度紧缩的特点,关注在这个时空背景下异常细致的描写,从而引导学生去发现两者存在的反差,再去体会时空的紧缩对刻画这一特定时刻的诗人形象的独特作用。(紧缩的时空和放大的描写形成了一种艺术张力,时空越紧缩,感受却越丰富,感受越丰富,越又显得环境越压抑,而这样一来,作者在贬谪飘泊途中,敏感到有点神经质的苦闷就得以突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