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说课稿 >高一化学必修一说课稿

高一化学必修一说课稿

opp整理 | 日期:06-29

导语:

  【总结】通过分析、总结本节课重点使学生认识到有机合成在人类生活中的重大意义,体会到新化合物的不断合成使有机化学具有特殊的魅力。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体验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离子反应》。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这几个方面展开说课,请各位老师多多指导。

  一、教材分析

  《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

  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习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深刻理解,提出本节教学的目标:

  (1)知识目标

  a.了解电解质的概念;b.引导学生能够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酸,碱,盐的本质;c.使学生了解到电解质在溶液中所起反应的实质。

  (2)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实验和动画模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

  激发探索研究物质和理论的兴趣,在探究过程中进行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引导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三、教材的重,难点

  (1)重点:理解电解质,电离的定义,会用电离方程式表示物质的电离过程,从电离角度概括出酸,碱,盐的本质。

  (2)难点:用电离方程式表示物质的电离过程,对酸,碱,盐本质的理解。

  四、说教法

  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

  ”根据新课改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法,即以问题为切入口,追踪变化的本质,解释疑惑。

  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采用这种方法意在渗透探究问题的方法,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

  限于新高一学生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以启发性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五、说学法

  1.学情分析

  学生正处在16、17岁的年龄阶段,好奇心较强,兴趣不太稳定,逻辑思维正在日趋发展中,在知识学习上仍需借助感性材料的支持的诸多特点。

  2.学法指导

  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旧知识为指路灯来探寻新知识,层层深入掌握新知识。

  使学生基础知识应该扎扎实实巩固。

  在学习过程培养了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

  这节课我尽可能用实验来引出问题,解决问题。

  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过程

  1.谈谈实验的导入:由于上节课已经学习了离子反应以及发生条件。

  这部分知识对于高一学生来讲并不难,若从定义上复习会使学生感到乏味。

  但对于溶液中反应本质的深入,他们还非常薄弱。

  故做以下两组实验:

  a.盐酸,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反应b.盐酸,硝酸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

  提问:(1)为什么会产生同一种沉淀,或产生同一种气体?

  (2)是离子反应?

  (3)是什么离子参加反应?

  结论:ag++cl-=agcl↓co32-+2h+=h2o+co2↑

  教师指出上述两条就是离子方程式。

  引出离子方程式的定义,指出定义中的关键字“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号”。

  并且引导学生得出离子方程式不仅表示某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了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