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
导语:
2、反馈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并强调,从大到小的顺序或从小到达的顺序排列,取这组数据的中间那个数。
3、小结并出示中位数的概念。
4、650元每月的工资是通过中位数反映出来的,那么为什么有同学说阿冲每月600员工资呢?你们是怎么想的?生自主讨论。
5、学生交流,指导分析一组数据中的同一个数出现的次数。强调那个数出现的次数最多。
6、小结并出示众数的概念。
7、同桌练习说概念,教师巡视并指导概念中关键词的表述。
评析:立足学生的认知冲突,给与学生充分的时空思考、讨论、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明白一组数据特征的可以用不同的统计量来表示。自主合作,适度引导,积极强调概念的关键词,明确概念。
(三)迁移练习,巩固提高
1、课件出示教材练习第一题,要求学生自主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个学生板演。
2、师生合作验证,进一步巩固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3、出示一组数据,7,36,7,20,18,16请同学找出求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同时引导学生,当一组数据为偶个数是,中位数怎么求?
4、小结,当一组数据为奇个数时,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列,取最中间的那个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当一组数据为偶个数时,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列,取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5、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师巡视指导并个别辅导。针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体讲解。
评析:学练结合,及时的巩固和练习有益于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并设置不同的练习类型,生成教学资源,进一步巩固取中位数的方法。在练习中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质疑、验证获得新的知识。
(四)交流收获,小结课堂
1、师,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教师提示,比如说怎么取中位数?你知道了什么?或者学会了什么方法。
2、生交流反馈,关注学生对概念的叙述的精准和规范。
3、立足学生的疑问,有些数据里找不到众数。师生合作探讨众数的不性。
小结,同学们不仅在这节课学会了这么多,而且还发现了问题,很不错。今后的学习就是这样边学边思考,才是会学习。
评析:一堂完整的课堂教学绝对不能缺少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梳理分析数据,寻找统计量的方法。进一步规范精准的表述数学概念,并且对学生的不懂问题进行了探讨。既是课堂小结,又是教学内容的延伸。
五、板书设计
中位数和众数
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中间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是安溪县湖上中学数学教师张象稳,能参加这次说课评比活动,我感到十分高兴,同时也非常珍惜这样一个难得的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希望大家多多指教。我今天的说课课题是合并同类项。
以下我就五个方面来介绍这堂课的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作用
本节课选自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3.4节第2课时内容,是一堂探究活动课。是在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用字母表示有理数,继而介绍了代数式、代数式的值、整式、同类项以及有理数运算律的基础上,对同类项进行合并的探索、研究。合并同类项是本章的一个知识重点,其法则以及去括号与添括号的法则应用是整式加减的重点,是以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因此学好本节知识是学好后续知识的主要纽带,同时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不断运用数的运算,又合并同类项是建立在数的运算律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到认识事物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的运用。
2、难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特点与教学重、难点,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结合新课改理念,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