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二历史说课稿精选模板
导语:
关于林则徐的禁烟运动(直接原因):先让学生看电影片------虎门销烟视频,老师向学生强调虎门销烟就可以。①应着重指出:这种行为是维护民族的利益,意义重大。现*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幅浮雕,就是虎门销烟的伟大场面;②应肯定他是民族英雄,但毕竟是封建官员,出发点是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对于禁毒的功绩,引用*同志的话给予高度概括。
第三部分(5分钟):三、鸦片战争的经过
虎门销烟引起英国用第三块"敲门砖"――"炮舰"打开中国大门。教师给合战争示意图,以时间为序讲清三个阶段。应指出英国发动这场战争是蓄谋已久的。播放英军进攻路线,简单介绍鸦片战争的经过。(突出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陈化成、葛云飞等抵抗派及其受压制;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三元里的斗争在近代中国历第一次显示了只有在广大人民中存在着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侵略的力量。)琦善、奕山、牛鉴等投降派占上风;道光帝的闭目塞听、左右摇摆;中国军队装备的落后。)对爱国军民的英勇抗敌,教师要针对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第四部分(6分钟):讨论分析
讲完战争经过后,必须让学生明确认识中国为什么会战败?战争的性质是什么?这是教材的难点,突破方法——先让学生讨论,关于战败原因教师可先引导学生从战前背景以及中国外交(闭关自守-即“不知彼”、“也不知已”,而去领导一场反侵略战争,焉有不败之理?)入手,先学生讨论失败的主、客观原因和根本原因。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讲解:再让我们来看看鸦片战争中作战双方力量对比的形势。英国军队在武器方面,显然居于优势地位,但是同样明显的是英国侵略军在另一方面又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从兵力来看,向南京进军的兵力不过七千多人。在当时交通条件下,从英国本土到中国至少要四个月,从印度到中国至少要一个整月。用少数的兵力,侵入一个遥远的大国,这本来就是一种海盗劫掠式的冒险行动。然而在他们的突袭和讹诈面前,清政府屈服了。如何来解释这其中的原因呢?意在让学生思考并得出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即中英两国的较量已不是单纯的军事较量,而是两种社会制度的较量。事实证明: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后由教师总结出“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中让学生得到启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推进军事现代化,实行对外开放。
(三)总结(3分钟)
(四)练习反馈---------做到讲与练的结合
(五)提出研究性课题及学科渗透(3分钟):加强对教材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
(六)板书设计:
第一章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节鸦片战争
一、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
1.中国:危机四伏的清朝封建统治
2.英国: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和扩张
二、英国的鸦片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正当贸易---鸦片-----禁烟运动
虎门销烟(1839.6.3)
三、鸦片战争的经过(1840.6--1842.8)
蓄谋已久
1840.6---1841.1-----1842.8
四、鸦片战争的结果战败签约
1、战败原因
2、战争性质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启蒙运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社会变革的进程往往表现为四大要素?第一是生产力的进步以及在此基础上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的变革?第二是新的经济力量产生新的阶级关系?第三是作为新的阶级力量?必然要提出自己的思想主张?来否定旧的思想和观念?为新阶级的革命和统治作思想动员的理论准备?第四是实践他们自己的思想和主张?进行社会革命和改革。如果说本教材前几节内容讲述了前二个要素?那么本节内容就是要实现这种社会变革的第三步。因此本节内容在本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高中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还有待养成。高二年级的学生尤其应当培养阅读把握教材的学习能力和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高中学生有对中国近代史探究的内在需求?应该着重引导他们分析背景资料?掌握分析方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凸现中学历史课程现代公民教育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