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说课稿 >四年级语文《播种希望的日子》教案

四年级语文《播种希望的日子》教案

opp整理 | 日期:06-29

导语:

  (2)“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词语”。这道题旨在训练学生进行词语搭配,通过填上恰当的修饰性词语,使得表达更生动具体。同时可以适当地加以课外延伸,只要恰当就可以,不要要求的答案。

  (3)“用字典、词典解决问题”。旬:十天叫一旬,一个月有三旬,分称上旬、中旬、下旬;十岁也成为一旬。这是造句的练习。首先要弄懂两个词语,然后再进行造句。

  (4)“讨论交流”。这道题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合作探究,增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以把这些问题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明白一些农业耕种常识,同时深入理解作者对爷爷那份深深的感激之情。

  5.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农业耕作的常识相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来说可能掌握得会多一些,但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学生来说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我们要将此作为教学的重点,只有当学生真正理解了不宜种瓜的农业常识以后,才能更深地感受到爷爷对“我”的关爱。

  [教学目标]

  1、 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字;理解“庄稼、锄头、中旬、草垛、农场、泥浆、哄骗、如梦方醒”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兴致勃勃”“流连忘返”说话。

  2、 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的情感变化,体会爷爷的良苦用心。

  3、 通过与文本对话,感悟学习播种希望的行为与勇气,领悟其深刻。

  [教学重点]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与文本对话,体会“我”的情感变化和爷爷的良苦用心。

  [教学难点]

  理解爷爷的做法,感悟、学习播种希望的行为与勇气,领悟其深刻。

  [教学过程]

  一、回顾文章内容,直导中心。

  1、[出示西瓜图片]这可不是一个普通的西瓜,在他身上承载着爷爷对孙子的希望。那么是什么希望呢?今天继续学习《播种希望的日子》

  2、带着自己的感受读文题(情感:憧憬、.深情、.难忘)

  3、回忆文章内容,围绕西瓜,爷孙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二、品读课文,感受深情。

  1、这一切对长大的孙子来说,又会在心灵引起怎样的震撼呢?把书打开,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

  (1) 读句子

  (2) “尽管这样”中“这样”指什么样?

  (3)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质疑)

  预设:

  l 西瓜明明是爷爷搬到地里的,而不是种出来的,为什么“我”却固执地认为这不是游戏,也是哄骗?

  l 为什么说爷爷这种行为是在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心里适时地播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

  l 这是一颗什么样的种子?会结出什么果来?

  l 为什么说 “适时”呢?

  (4) 为了解开这些疑问,就让我们走进这对爷孙俩的内心世界!

  2、默读课文1——3自然段。画出描写爷爷家乡的语句,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1) 读句子,谈感受。

  (从视觉、听觉正面描写景美;从“流连往返”一词侧面描写了景美及作者的喜爱之情。)

  (2) 教师配乐描述,学生闭眼想象,进一步感知家乡景致的别致、悠美。

  一望无际的原野上,一座座高高的草垛筑起一道道绿色的城墙,在原野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景。蓝天、白云驻足观望;微风袭过,送来泥土的芬芳,令人陶醉。不时从远处传来悠长哞哞的牛声、清脆的鸟鸣,为原野奏响了欢快的乐章。有时候,牛儿也静立不动,好象回味着这无限美景。

  (3) 置身这样的美景之中,你有哪些想法?

  (4) 是啊,孙子也像你们一样,兴致勃勃地说出了自己愿望,并得到爷爷的支持。

  下面就让我们读出爷孙俩的对话,注意表现出各自的语气。

  (孙子:兴奋 爷爷:喜悦)

  (5) 练习用“兴致勃勃”造句。

  3、引读第四自然段:就在爷爷的鼓励与支持下,“我” (学生接读第四自然段)

  (1) 引读

  (2) 找动词(要 取 教 翻松 撒 )

  (3) 这些描写动词的词语是否可以调换,为什么?(明确耕种时的顺序。)

  4、一切忙完之后,爷爷说“接下去就是等待了。”,“我”又将怎样等待?在等待背后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自读5——8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组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