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说课稿 >高一历史说课稿范文五篇

高一历史说课稿范文五篇

opp整理 | 日期:06-28

导语:

结合本节内容的学习过程,我设计了以下四步教学程序:

第一步,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这一步只需2分钟。

"同学们从1840鸦_战争以来,中国人民饱受外国列强的侵略在屈辱面前,中国人民没有低头,反而掀起了一次又一次抵抗,请同学们列举出来"(在学生们列举出后,教师总结),指出"这一系列抗争都失败了,但到了本世纪初,中国人民最后选择了共产党,最终把中国人民的抗争引向了胜利,而这一切都开始于‘五四’运动。"这样,在学生学过的抗争史这一系列旧知识找到了切入本节新知识的切入点,而且形成了对比效果,有利于新知识的接受。

第二步:展示并让学生理解新知识,这一步需要25分钟。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我引导学生去回顾袁世凯复辟和北洋军阀复古的史实,运用归纳法说明一切反动势力都是利用思想_来达到其统治目的的。指出,要_反动势力,就要向封建传统思想展开猛烈进攻,由此展开分析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让学生比较前后两个时期的差异。得出:新文化运动起了思想大解放的作用,为"五四"运动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关于"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书上没有集中分析,在学生找出"五四"导火线后,我巧妙设问:"中国自鸦_战争以来遭受那么多侵略,为什么这一次反响那么大?"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去总结"五四"爆发的大背景,有助于学生把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培养他们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能力。

讲述"五四"运动的过程时,我采取了情景教学法。选一名学生扮演领袖,四名扮演参加"五四"游打的学生,领袖期发传单、旗帜,并领导群众大呼"五四"爱国口号。_完毕后,又扮演罢工领袖,率领工人罢工,体现"五四"运动的两个阶段。通过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创设一定的历史环境,再现了"五四"运动的一个场景,使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感受历史。由于在扮演过程中,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积极参与,必定会在头脑中留下很深印象,而且使他们愿意上历史课,乐于上历史课,克服厌学情绪。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有较强的理论性。在分析其"反帝反封建"性质时,主要是引导学生采用史论结合的方法,联系"外争国权,内惩_"等"五四"运动中的口号来分析,学生就比较好理解。然后让学生对比"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异同点,而不同点就是"五四"运动的"新","新"在广大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重登上了历史舞台。同时指出,"五四"运动为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条件。从而解决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又为下一节课的进行埋下的伏笔。

第三步,巩固练习阶段,大概需要10分钟。

首先小结本节课主要内容。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起了思想大解放的作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基础。"五四"运动则是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后爆发的,前期在北京,以5月4日_为主,到了6月3日以后中心转移到了上海,主要以工人运动为主。"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两年后,中国诞生了共产党,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了".此小结使学生把两个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弄清楚了,并再次强调了重难点。

然后是基础知识题的训练,目的是让学生加强新知识体系的构建,为随时提取所学知识作好运用上的准备。

第四步:运用阶段,需要8分钟。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历史教学必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习本节课正是一个好时机。在本节课最后时间里,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今天我们该怎样继承和发扬"五四"爱国精神?学生们的讨论必然要涉及到他们现实生活和理想,老师再加以正确引导。这就使"五四"爱国品质迁移到学生的精神领域中去,引导他们的人生。从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和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