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二数学说课稿范文五篇
导语:
情境2:在抛硬币和掷骰子的试验中,是用频率估计概率。假如现在要作10000次试验,你打算怎么办?大家可能觉得这样做试验花费时间太多了,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代替试验呢?
「设计意图」当需要随机数的量很大时,用手工试验产生随机数速度太慢,从而说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体现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产生随机数的必要性。
㈡操作实践、了解新知
教师:向学生介绍计算器的操作,让他们了解随机函数的原理。可事先编制几个小问题,在课堂上带着学生用计算器(科学计算器或图形计算器)操作一遍,让学生熟悉如何用计算器产生随机数。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熟悉计算器操作流程,在明白原理后,通过让学生自己按照规则操作,熟悉计算器产生随机数的操作流程,了解随机数。
问题1:抛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出现正面向上的概率是50,你能设计一种利用计算器模拟掷硬币的试验来验证这个结论吗?
思考:随着模拟次数的不同,结果是否有区别,为什么?
「设计意图」⑴设计概率模型是解决概率问题的难点,也是能解决概率问题的关键,是数学建模的第一步。⑵抛硬币是最熟悉、最简单的问题,很自然会想到把正面向上、反面向上这两个基本事件用两个随机数来代替。(题目让学生通过熟悉50想到用随机数0,1来模拟,为后面问题4每天下雨的概率为40的概率建模作第一次小铺垫。)⑶熟悉利用计算器模拟试验的操作流程,为解决后面例题模拟下雨作好铺垫。
问题2:(1)刚才我们利用了计算器来产生随机数,我们知道计算机有许多软件有统计功能,你知道哪些软件具有随机函数这个功能?
(2)你会利用统计软件E_cel来产生随机数0,1吗?你能设计一种利用计算机模拟掷硬币的试验吗?
「设计意图」⑴了解有许多统计软件都有随机函数这个功能,并与前面第一章所学的用程序语言编写程序相联系;⑵E_cel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统计软件,也可让学生回顾初中用E_cel画统计图的一些功能和知识,其次让学生掌握多种随机模拟试验方法。
问题3:(1)你能在E_cel软件中画试验次数从1到100次的频率分布折线图吗?
(2)当试验次数为1000,1500时,你能说说出现正面向上的频率有些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⑴应用随机模拟方法估计古典概型中随机事件的概率值;
⑵体会频率的随机性与相对稳定性,经历用计算机产生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画统计图的全过程,使学生相信统计结果的真实性、随机性及规律性。
㈢讲练结合、巩固新知
问题4:天气预报说,在今后的三天中,每一天下雨的概率均为40,这三天中恰有两天下雨的概率是多少?
问1:能用古典概型的计算公式求解吗?
你能说明一下这为什么不是古典概型吗?
问2:你如何模拟每一天下雨的概率为40?
「设计意图」⑴问题分层提出,降低本题难度。如何模拟每一天下雨的概率40是解决这道题的关键,是随机模拟方法应用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
⑵巩固用随机模拟方法估计未知量的基本思想,明确利用随机模拟方法也可解决不是古典概型而比较复杂的概率应用题。
归纳步骤:第一步,设计概率模型;
第二步,进行模拟试验;
方法一:(随机模拟方法--计算器模拟)利用计算器随机函数;
方法二:(随机模拟方法--计算机模拟)
第三步,统计试验的结果。
课堂检测将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连掷三次,出现"2个正面朝上、1个反面朝上"和"1个正面朝上、2个反面朝上"的概率各是多少?并用随机模拟的方法做100次试验,计算各自的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