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说课稿 >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合集

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合集

opp整理 | 日期:06-25

导语:

  (5)师生共同总结巴洛克作品的特点:节奏强烈、跳跃,复调和主调音乐结合,看重力度、速度的变化,富于情感变化。

  4. 欣赏《惊愕交响曲》 第二乐章

  (1)聆听《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主题,请同学闭眼静听音乐。一位同学到前面观看学生听音乐时的表情变化。同学:(一开始表情平和,后突然吓一跳)。

  (2)教师简介海顿及《惊愕交响曲》创作背景。

  惊愕和弦的运用和主题的出现,表现出了奥地利作曲家海顿对附庸风雅的贵妇的讥讽。海顿被誉为“交响乐之父”。

  (3)熟悉“惊愕”主题,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视唱此主题,并用口风琴吹奏。

  (4)聆听全曲(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回答问题。

  ① 采用什么手法写作?(变奏)

  ② 在整个乐章主题变奏了几次?每次变奏有哪些特点?

  共变奏四次。主题:由第一、第二小提琴演奏。变奏一:主题在弦乐中音区演奏,第一小提琴在高音区旋律性装饰。变奏二:调性由大调转变为小调。变奏三:节奏变化。变奏四:主题在高声部,中低声部以分解和弦伴奏,力度增强,气氛热烈。尾声:主题再现。

  5. 欣赏《G大调弦乐小夜曲》

  (1)简介作曲家莫扎特。此曲是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13首小夜曲中最的一首,共四乐章,本节课选听第一乐章。

  (2)聆听《G大调弦乐小夜曲》音频,感受音乐,教师提问两个主题的情绪?

  ① 主部主题:雄壮有力。

  ② 副部主题:柔美抒情、活泼欢快(老师补充运用颤音、跳音展示出青春的活力)。

  (3)熟悉主部主题前四小节。(学生哼唱)并感受和弦色彩。

  教学目标

  1. 学唱歌曲《弯弯的月亮》,体会歌曲中幽幽的思乡之情,培养歌唱能力。

  2. 初步了解艺术歌曲的相关知识。选用不同的伴奏方法为歌曲配伴奏,发现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重要作用。

  3. 欣赏《花好月圆》,了解民族管弦乐的特点,风格特征。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唱乐、吟诗、赏画实践活动,对“月”之情结作一次深刻体验。

  2. 用轻柔深情的音色演唱《弯弯的月亮》,较好表达歌曲意境。

  3. 体会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月夜》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4. 通过欣赏《月夜》和《花好月圆》,了解外国艺术歌曲和中国民族管弦乐不同旋律的特点、表现方法以及风格特征。

  教学过程

  一、学唱歌曲《弯弯的月亮》

  1. 月有阴晴圆缺,你最喜欢什么形状的月亮? (白玉盘般的圆月、弯弯像小船的弯月。) 有这样一首歌,歌里有弯弯的月亮、弯弯的小桥和童年的阿娇„„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歌曲《弯弯的月亮》。

  2. 欣赏《弯弯的月亮》动画。

  3. 请学生回答歌曲的音乐情绪及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表达了幽幽的思乡情和对童年的追忆。)

  4. 欣赏刘欢演唱的《弯弯的月亮》视频片段,学生小声哼唱。

  (1)学生对作品很熟悉,引导学生注意切分节奏在歌曲中的作用及反复记号的运用。

  (2)讨论演唱方法。

  (教师提示:圆润优美的嗓音,训练有素的气息控制,清晰含情的咬字吐字,良好内在的音高节奏感以及婉转自如的运腔和心灵真情的抒发,其歌声一定是甜美抒情动人的。)

  5. 简介演唱者刘欢(图片)及词曲作者李海鹰(图片)。

  6. 学生以各种形式演唱、表演《弯弯的月亮》,并评选出表现最为出色的给与表扬。

  二、欣赏《月夜》

  同学们的歌声,悠扬动听。老师仿佛通过歌声,看到了一轮弯弯的月亮就在眼前,还有月亮下面美丽的阿娇„„外国歌曲作品中也有一首歌唱月亮的,让我们对比欣赏一下,看看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1. 聆听艺术歌曲《月夜》。

  乐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描写的内容是什么?

  旋律流动平稳。独立的钢琴伴奏,展现了月夜宁静、安详的自然美,也表现了一个热爱故乡、思念故国的人的心灵美。

  2. 复听《月夜》片段,体会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重要作用。(教师弹奏钢琴伴奏。)

  (1)两遍乐曲在伴奏上有何不同?

  (第一遍演奏简单的和声伴奏,[自己编配就可以];第二遍演奏歌曲原伴奏。原伴奏加强了钢琴伴奏内声部旋律的活跃性,更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及表现范围。和弦的模棱两可的作用、意想不到的解决,打乱了我们对调性的感觉,突出了月光朦胧和神秘的意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