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说课稿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总汇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总汇

opp整理 | 日期:06-25

导语:

  能够知道《史记》的作者、体裁和在中国历的重要地位。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借助实例,分析佛教、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司马迁与《史记》学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治史态度和严谨治学的品格。

  二、要点分析:

  1、重点:佛教的传入、司马迁和《史记》

  2、难点:宗教的本质及其复杂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

  教法:问题导学法;学法:识图学习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问题引入:你听说过佛陀入梦和白马驮经的故事吗?让我们在故事的交流中走进那段历史吧,由此引入教学。

  教材分析:

  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是秦汉文化史中思想史的重要内容。在宗教知识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1、佛教的传入:

  ⑴佛教传入中国:

  佛教是公元前6世纪在古代印度创立的。佛教是经丝绸之路传入的。

  ⑵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第一、识读插图《白马寺》:

  学习方式:问题识图与阅读。通过多媒体展示交流相关的图片、图画和视频资料;演出课本剧,等等。使学生了解:汉明帝派人到印度取经求佛是佛教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重要事件。白马寺被誉为中国第一佛寺。

  第二、佛教宣传的基本思想:

  讨论:佛教为什么能够进入思想相对封闭的中国?本质是什么?

  借助具体事例,对佛教的思想进行讨论分析,形成认识:佛教宣扬忍耐顺从的消极的人生观,在当时对于维护社会秩序比较有利,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因此,封建统治者大力提倡和扶植佛教。极度的社会苦难,使广大

  民众方面看不到解脱的希望,只能追求根本不存在的所谓来世的幸福。所以,佛教对于广大民众也产生了吸引力。所以,佛教的本质是麻痹广大民众的精神鸦片。

  ⑶佛教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作分层学习)

  A级:知道佛教的传播,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B级:举出一两个典型事例,如的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说明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2、道教的兴起:

  了解思想源泉主要是黄老学说和巫术,兴起于东汉时期植根于中国本土的民族宗教。

  二、司马迁和《史记》:

  1、补偿教学:教师进行史书体例解说,帮助学生了解纪传体与编年体、通史与断代史的含义。

  2、活动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司马迁的生平材料;查找教材及相关书籍中有关《史记》的材料。

  3、讨论交流:

  ⑴司马迁撰写《史记》是由哪些因素促成的?我们应该学习他怎样的治学和治史态度?

  ⑵《史记》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为什么?其重要价值的在哪里?

  学生分小组进行问题讨论,形成初步认识;每一小组派出代表发言,其余同学补充,进行观点交流,形成共同认识:

  4、观点认识:

  ⑴我们应该学习司马迁实事求是的治史态度和严谨治学的品格。

  ⑵《史记》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结论: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与史学著作。

  三、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

  学生解说:介绍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情况。说明它的发现轰动了全国,引起了世界的瞩目,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学生自己交流世界七大奇迹的资料。)

  学习检测:

  ⒈选择:佛教和道教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统治阶级的提倡和利用,其共同的特点是

  A.其宣传的内容都麻醉人民的思想

  B.都认为忍受苦难就能进入不生不灭的境界

  C.都主张修身养性,以求得道成仙

  D.都宣扬放弃欲望就可以摆脱生死轮回

  ⒉名言赏析:人故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谁的名言?他在中国历的地位怎样?他的主要成就是什么?我们应向他学习什么?

  ⒊请你解说:西安秦兵马俑博物馆请作一日解说员,请你把自己设计的解说词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