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说课稿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opp整理 | 日期:06-21

导语:

  出示:

  《江下行》

  李白

  去年下扬州,江送黄鹤楼。

  眼望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师: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轻一些再来一遍。

  师:帆去远,心相随啊!多么的情深意长啊!“故人已乘孤帆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滚滚长江东逝水, 千年已是人去楼空。不思量,自难忘。名楼,名城,名士,成就了这首千古名诗。

  如果你有机会登上黄鹤楼, 凭栏远眺,浮想联扁,面对滔滔江水,你一定会情不自禁想起两个人——生:李白和孟浩然;

  你一定会想起一首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你一定会再次深情地吟诵到——生齐读古诗。

  教学目的:

  1.通过讨论学习,自读自悟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2.了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生平,积累李白的古诗。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教学时数:1课时

  基础知识:

  生字:

  鹤 黄鹤 仙鹤 丹顶鹤

  陵 广陵 陵墓 陵替 丘陵 陵谷 陵园

  辞 字义:告别。 辞别 拜辞 告辞 说辞 文辞

  唯 字义:同惟,单单,只。

  唯物论 唯心论 唯唯诺诺 唯美主义

  区别字:词——辞 唯——维——惟

  释词: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

  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尽:消失。

  唯见:只见。 天际:天边。

  教学设计(A案)

  一、揭题、解题

  1.揭题,2.读题,3.注意“孟(mèng)”的读音及写法。

  4.解题。注意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

  5.“之”的意思。

  二、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三、理解诗意

  1.学生自学古诗(5分钟)

  自学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同,学讲解古诗;教师注意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

  四、体会诗境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4.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

  五、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设计(B案)

  一、引题解题

  同学们,我们中国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有魅力的便是古代诗歌。诗是人类情感的升华,千百年来人们把诗作为了情感的寄托。

  有一种情感,它忧伤却又充满希望,它美好却又略显遗憾,请同学们听一段音乐。

  这首歌曲所表达的就是依依不舍的送别之情。千百年来,诗人们在送别之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2.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送别诗。(板题、读题)

  问:在什么地方?送谁?去哪里?“之”在这里是到某个地方去的意思。(再读题)

  3.诗的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知道广陵是什么地方吗?那么黄鹤楼呢?谁能够用自己的话把诗题的意思说一下?

  读懂诗题是我们理解古诗的第一步,接下来让我们从具体诗句中来体会李白送别好友时的那种真挚情感。

  二、读准字音

  同学们,以前你们学习古诗,运用过哪些方法?

  这些都是好方法,我们今天都可以用上,下面让我们来读诗,因为多读是学习古诗最重要的方法。

  (板书:学习方法 1多读)

  请同学们自由读诗,先把诗读通顺、字音读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