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年级数学优质说课
导语:
2、启发教学法:为了让学生能直观的了解减法的含义,我手里有4根笔,奖励学生了一根,看见老师这幅图怎么列示?当学生答不上来时,我反复的重复我的动作,孩子们反复的说,然后我问:怎样列示?生异口同声地答道:4-1=3,为什么?生:因为有4根,去掉了1根,还剩下3根。你们同意吗?那这里的4指的是什么?1指的是什么?等号后面的3指的是什么?孩子们对答如流。看着孩子们精彩的表现,我都不知奖励谁呢?
3、探究交流教学法:出示教材上的主题图是一个小丑娃娃手里原来有4只气球,飞走了一个,根据刚才的已经掌握的情况,出示这幅主题图,让同桌之间说说这幅主题图的含义,相互交流,并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有了刚才的情境作为铺垫,学生能很顺利的看明白主题图的含义,并能顺利的解决这一问题。
4、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摆小棒,先摆出4个小棒,然后任意拿走几个小棒,让小朋友数一数还剩下几个小棒,进一步建立减法的含义,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同时列出算式,然后让同学们初步感受减法的意义,并领悟计算方法;学生认识“-”号和“=”,正确读出算式。
四、重点目标达成的详细设计
_层次认识减法,理解含义。
这里分两个步骤进行。_步,通过手中的铅笔演示,4根铅笔奖励了表现好的学生一根,手里还剩下3根铅笔。然后引导学生提出我手中还剩几根铅笔的问题。提起学生兴趣的同时引发学生的思考。第二步,通过出示主题图,4个气球飞走1个蓝气球,手里还剩下3个气球。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感受,然后全班交流。_后教师说明:4个气球飞走1个蓝气球就是从4里面去掉1,求还剩几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去掉)列出算式。4-1=3,然后让同学们初步感受减法的意义,并领悟计算方法;学生认识“-”号和“=”,正确读出算式。
第二层次深入体会减法的含义。
学生自己动手摆小棒,先摆出4个小棒,然后拿走任意个小棒,让小朋友数一数还剩下几个小棒,进一步建立减法的含义。同桌之间相互说说(两个人一个摆一个说,然后一起列式)。
意图: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和探究的能力。
选几组学生在全班展示,一个学生摆小棒,一个学生说过程,列式。(原来有3个小棒,拿走了2个,还剩几个?3-2=1)
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减法含义的同时,提问算式中的数字分别代表什么?
意图:帮助学生理解算式中数字的意义。
在这一过程中有少数学生不太会说减法算式的含义,那么我就启发他摆一步说一步,然后举生活中的实例,比如从他们爱看的动画片里寻找启示,让他们深刻体会“拿走了、飞走了、去掉了、跑了、丢了”以后,还剩多少要用减法进行计算。
板书设计
减法
飞走了几个气球?
4-1=3
-减号=等于号
读作:4减1等于3
五、作业设计
1、“做一做”让学生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意图: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减法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一个学生说5以内减法算式,一个学生摆小棒并说说含义。
意图: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在什么情况下运用减法算式,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本节课从身边的实际生活问题出发,把握重点,尊重学生的实际,把教学内容在知识点不变的基础上,以学生熟悉季节以及生活问题呈现出来,使学生感知加法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自主探索,认识减法,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使课堂教学达到_优化。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本课内容选自)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60-61页。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前后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但方位感不强,不一定能准确的加以判断。而“上下”“前后”“左右”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要达到熟练、准确地辨别“前、后”的位置,就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大量的活动来完成。
为了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物体的前后相对位置关系,教材借助“森林运动会”这一有趣的情境,让学生用“前、后”描述物体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日后学习方向与位置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