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有几瓶牛奶》说课稿
导语:
(三)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在指导学生列式前,让孩子把画面中呈现的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取有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列出算式,教师板书算式:9+5=或5+9=。在这里,教师希望学生能够只列出算式,有部分学生会说出得数,教师补急于肯定对错。
3、算法探究
(1)当学生口算出得数或是只列出算式时,教师可以质疑“你是怎样算的?”抛出问题后组织学生活动,并提出要求“请你用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可以动手摆小棒,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试着向同桌讲一讲你是怎样算的,等会我们说一说谁的方法最多、”。教师提出这些要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算法多样化的自主探究及合作式的学习。在这个环节让学生摆小棒是为了让学生将抽象化的数学算式转化成实物,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表象的加法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算式的意义,同时,为后面的“凑十法”做好铺垫,接着学生就用小棒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活动,教师在这个时候巡视班级,加入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之中,这样可以了解到学生对多钟算法的探究达到了什么程度,同时也可以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指导他们想出解决办法。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有这样几种算法:计数法、接数法、凑十法…学生也许还有其他方法,只要合理,就给予鼓励。然后教师介绍拨计算器。教师用计数器模型演示,先在个位上拨9个珠子,再拨5个珠子,边拨边说: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 上有了一颗珠子,是一个10,个位还剩4颗,所以9+5=14。此处的教学目的在于利用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十进制,为一年级下册学习100以内的进位加法打下基础。这部分只需要学生理解,不用掌握。
为了帮助学生能够运用“凑十法”解决9加几的进位加法,在这里设计了两个小练习:9+3 7+9。第一个算式,根据创设的妈妈请笑笑带苹果给表弟的情境,要求用“凑十法”计算,不会的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第二个算式让孩子摆摆小棒,学习用凑十法计算。
(四)实践应用,深化认识
1、练习第一题是“圈一圈,算一算”,设计目的是巩固凑十法。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教师先演示第一小题,然后再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反馈,重在让学生说说圈的方法。
2、写一个自己喜欢的9加几的算式,然后计算。
(五)总结提升
总结本课的知识点,问学生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或遗憾?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优点或不足,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并让学生找找生活中有哪些关于9加几的问题。
一、说教材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中《有几瓶牛奶》一课。(点击)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有几瓶牛奶”的情境中教授9加几的进位加法。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前面的相关内容有本册教材第三单元《加与减(一)》中的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而本课又同时是为本单元的20以内数进退位加减法、及一年级下册的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做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教学大纲和教材分析,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点击)
知识目标:会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能力目标:通过组织摆小棒、数小棒、说一说 的教学活动,教会学生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情感目标:通过创设“有几瓶牛奶”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制订了以下教学重、难点:)(点击)
教学重点:会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会运用“凑十法”计算进位加法。
四、说教法说学法
(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利用效率,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宗旨,
我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点击)
教法: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合作。
五、说教学过程
(点击)(教学过程是教学有效性的实施途径和保证,为了有效实施教学,我设计了如下四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