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有几瓶牛奶》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有几瓶牛奶》说课稿

opp整理 | 日期:06-20

导语: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册《有几瓶牛奶》。下面我就从教材、学情、学法、教法、以及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等方面谈谈我的构思。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第一册第七单元《加减二》第三节第一课时P79页和P80页相关练习。

  《二》、教材分析

  我对本课教学背景进行深入的分析:“有几瓶牛奶”的情景活动。“有几瓶牛奶”是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初步进行加法的计算方法,是本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也是今后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的基础前提,教材提供的主题图是笑笑有两盒牛奶,一盒是9瓶,另一盒是5瓶的相关信息,主题图中已经说明了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瓶牛奶?

  教材共分三次活动进行,第一次活动是根据生活情境的观察进行思考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列出加法算式,第二次活动,呈现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几种思考方法,例如通过摆小棒探索“9+5”进行加法的多种方法,特别是“凑成十”时,可以拆5凑9,也可以拆9凑5,“凑成十”的方法,第三次活动通过“圈一圈,算一算”两道加法算式,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或你喜欢方式来进行加法的算式计算,使学生练习参与面广,有利于学好这部分的知识。

  《三》、确定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问题解决,使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简便性。

  2、能力目标: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理解和掌握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9加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学习的好习惯。

  3、情感目标: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与同学合作,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直观教学,让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凑十法”,能够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9加几”。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正确表达“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与思维过程。

  二、说学情

  我班有65人,经过两个多月的常规培养和学习之后,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了较好的学习习惯,有合作学习的意识,近段主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大胆发言,并且通过家庭教育、幼儿教育、学前教育等。在一定的基础上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还没有系统的学习过,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学习了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后,我对这节课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经过独立的思考,探索,动

  手,互相交流的算法,体会多样性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儿童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的思维是从感知生动表象以及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在求知者的面前,从而使其亲自发现新知,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在设计教学时,我根据教材内容和儿童认识规律设置了“探索研究”的课堂教学结构,以“启发式”教学理论为指导,采用以下教学策略,较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采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教学策略。

  学法:自主探索,与同桌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

  根据以上的认识,我的教学思路是:老师的“教”体现在“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鼓励探索、引导发现”;学生的“学”体现在尽量独立的进行“摆、算、说”的尝试。在尝试中创造出“凑十法”在尝试中发现9加几的速算规律。因此,这节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尝试、发现法”就是在尝试中有发现的方法。

  五、说教学流程设计

  (一)、教学准备

  1﹑计数器,小棒

  2﹑自制课件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米奇)你们认识它吗?

  今天米奇就来到我们课上和我们一起学习。

  2﹑游戏。(坐碰碰车,相碰的做加法)

  下面米奇请同桌的小朋友

  做个凑十的游戏?

 1/6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