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阅读题 >《春声和春深》阅读理解试题

《春声和春深》阅读理解试题

opp整理 | 日期:06-14

导语:

  ⒁这是春深了。

  7.第⑴、⑵段画线部分都用了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____________。(2分)

  答案:(2分)北方冰雪的野性特点以及在春风中消融的过程(答对一点即得2分)

  细解:原文是冰雪依旧,只是趴下来点贴近地皮、冰雪也还在角落里、背阴里、洼里坎里龇着白牙。显然使用了比拟的手法,似乎拟成了狼等野生动物,所以突出了北方冰雪的野性;另外,趴下来点、也还在角落里、背阴里、洼里坎里,又写出了在春风中消融的过程。

  赏析的是文学语言。此题重在修辞格

  8.第⑸段中画线句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2分)作者认为弟弟表面上没有思乡,而潜意识里是思乡的(一点1分)

  细解:原文是有时候炕上睡醒,不知身在何处,忽听屋顶瓦背阵雨扫过――沙、沙、沙那是江南的春风春雨了,你说你没有思乡,那是故乡思念你了。你这个游子不但不知身在何处,还不知道童年永不离身。用了拟人的手法,或者是移情。还不知道童年永不离身,告诉我们弟弟表面上没有思乡,而潜意识里是思乡的。

  连续两题实际上都是在考查文学语言。此题重在理解文学语言的意思。

  9.对本文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6分)

  A.拟声词沙沙沙和苏苏苏的不同表明作者听觉更细致入微。

  B.作者对润物细无声的欣赏为下文描述春声作了感情的铺垫。

  C.作品叙述杨柳桃杏时暗含时光的流动,表现北京春脖子短。

  D.写手冷和手热的用意在于揭示岁月已经改变了人生处境。

  E.春长和春深一动一静彼此呼应,衔接巧妙而且结构严谨。

  F.本文结尾意味深长,空谷回音中留给读者思考和相象的空间。

  答案:(6分)C F(一项3分)

  细解:A项错,沙沙沙和苏苏苏的不同只是两人对故乡的记忆或怀念的不同,并不表明作者听觉更细致入微。B项错,此处的欣赏是赞赏的意思,那么,与原文惹翻了我的爱心、不过我不爱等表述不符,也没有为下文描述春声作了感情的铺垫的作用。C项正确,原文是:妙!杨树刚上叶子,柳树刚吐絮,桃花暄,杏花旧,都才看见就暴热起来了。D项容易误答,因为有少年时候我们没有这种想法,那手总是热的,现在敢说经历了沧海桑田,但用意不在揭示岁月已经改变了人生处境,而是在于表现春深如海。从这个手冷那个手热,都不过是浪花中的泡沫等句可知,是指人生的各种复杂感受。E项错,不存在一动一静,混淆点在如何理解文学作品中的动、静,彼此呼应,衔接巧妙而且结构严谨自然更没有根据了。F项正确,这种空泛的评价对一篇散文来说总归是正确的。

  10.从空司和时间的角度,分析第⑾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映山红的。(3分)

  答案:(3分)空间上,作者选取多个地点,强调无论何处映山红都能绽放着;时间上,作者写出了映山红从盛到衰,再到盛开的多次反复的过程,突出映山红开放时间之长(一点2分,两点3分)

  细解:回答本题,关键要有一定的归纳、概括能力。原文是:忽然,山坡上映山红开了,人走不到的石头岩上开了,人走来走去踩得稀烂的黄泥路边也开了,牛羊吃草的坡上开了,水泥坟圈石头坟坛那里拱着水泥拱着石头开了。│江南也有大晴天,单薄的映山红当天发干,再晒一天,减色。晒上三天,山上残红映不成了。可是江南春天的细雨,不等阳光收走,自会蒙蒙一片。映山红一挂上针尖般大的水珠,全副精神又出来了。时雨时晴,同时雨同时晴,晴雨没有休时,映山红没有休日。│前后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角度来描写映山红。现在要回答是怎样描写的,即方法、手段。空间角度,主要是列举了一些地点;时间角度,主要是抓住当天发干、残、全副精神又出来了、雨没有休时,映山红没有休日的特点。再归纳,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11.作者从春声写到春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3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少年生活的怀恋,也暗含报国之情和憧憬未来之意。(一点两2分,两点3分)

  细解:在写春声的时候,主要表达思乡的情感。当然,人所谓的思乡许多时候思的是童年的生活,所以自然也有对少年生活的怀念。到了春深,就很复杂了。除了这些外,还有大地春如海,男儿国是家,龙灯花鼓夜,长剑走天涯的报国之情。还有映山红的雨没有休时,映山红没有休日体现的生命力以及暗含的对未来怀着的希望、憧憬。这种憧憬还表现在手冷希望快点热起来、手冷望天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