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阅读题 >国语・楚语阅读练习

国语・楚语阅读练习

opp整理 | 日期:05-28

导语:

  12C(两个“而”字都表转折关系;A项两个“之”字,前者取消句子独立性,后者用作宾语前置标志;B项两个“其”字,前者是代词,代“子常”,后者是副词,表示推测语气;D项两个“于”字都是介词,前者表比较,后者表对待)

  13A(B自封:使自己富厚。 C至于:至,到、一直到;于,介词,在。D遗迹:行人遗弃脚印,比喻毫不在意)

  14B(③是斗子文与人对话时自述其志,故不能做“子常必亡”的证据。⑥是子常的结局)

  15C

  16B(打了一个时间差,“常例”是成王“羞子文”后才形成的。)

  17

  (1)国家征收的马匹满足行军所用就够了,公卿征收的马匹足够打仗也就行了,都不超过限度。

  (2)成王每当增加子文的俸禄时,子文一定要逃避,直到成王停止给他增禄,

  (3)子常对这些都不去救济,却聚敛不已,他招致百姓怨恨的事情太多了。

【译文】:

  斗且在朝廷上拜见子常,子常和他谈话,问斗且怎样才能聚敛财物、名马而致富。

  (斗且)回家对他的弟弟说:“楚国大概要灭亡了!如果不是这样,令尹大概要不免于难了!我拜见令尹,令尹问如何聚敛财物,就像饥饿的豺狼一样;恐怕是一定要灭亡了。”

  “古时候(君臣)积蓄财宝不妨害百姓穿衣吃饭,聚敛马匹也不损害百姓的财用。国家征收的马匹满足行军所用就够了,公卿征收的马匹足够打仗也就行了,都不超过限度。公卿的财物足够馈赠进献就行了,大夫家里的财物足够供给使用也就行了,也都不超过限度。财物和马匹超过了限度,百姓那里就不充足,百姓不充足就会产生反叛之心,那么将凭什么来立国呢?”

  “过去斗子文三次辞去令尹的职务,家里连一天用来生活的积蓄都没有,这是体恤百姓的缘故。成王听说斗子文几乎吃了上顿就没有下顿,因此每逢朝见时就预备一束干肉,一筐干粮,用来送给子文。直到现在还成为国君对待令尹的常例。成王每当增加子文的俸禄时,子文一定要逃避,直到成王停止给他增禄,他才返回朝廷任职。有人对子文说:‘人活着就是求个富贵,但你却逃避它,为什么呢?’他回答说:‘当政的人是庇护百姓的,百姓的财物空了,而我却得到了富贵,这是使百姓劳苦来增加我自己的财富,那么我离死亡也就不远了。我是在逃避死亡,不是在逃避富贵。’所以楚庄王在位的时候,灭了若敖氏家庭,只有子文的后代存活了下来,直到现在还居住在郧地,做着楚国的良臣。”

  “现在的子常,是先大夫(子囊)的后代,辅佐楚君,在外却没有好的名声。百姓疲弱饥饿,一天比一天厉害。四方边境上布满了堡垒,路上饿死的人随处可见,盗贼伺机作乱,百姓无所依靠。子常对这些都不去救济,却聚敛不已,他招致百姓怨恨的事情太多了。子常难道能比成王、灵王更贤明吗?成王因为对穆王无礼,临死时想吃熊掌都没有得到。灵王不顾念百姓的死活,一国的百姓都背弃了他,就像行人遗弃脚印一样。子常执政,他的无礼、对百姓的不顾念比成王、灵王还厉害。他独自一人凭什么力量来对付这种败亡的局面呢!”

  过了一年,就发生了柏举之战,子常跑到郑国,昭王跑到随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