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丁前溪阅读练习及答案
导语:
聊斋志异
丁前溪
丁前溪,诸城人,富有钱谷,游侠好义,慕郭解之为人。御史行台按访之。丁亡去,至安丘遇雨。避身逆旅。雨日中不止。有少年来,馆谷丰隆。既而昏暮,止宿其家,豆饲畜,给食周至。问其姓字,少年云:“主人杨姓,我其内侄也。主人好交游,适他出,家惟娘子在。贫不能厚客给,幸能垂谅。”问:“主人何业?”则家无资产,惟日设博场以谋升斗。次日雨仍不止,供给弗懈。至暮锉刍,刍束湿,颇极参差。丁怪之。少年曰:“实告客,家贫无以饲畜,适娘子撤屋上茅耳。”丁益异之,谓其意在得直。天明,付之金不受,强付少年持入。俄出仍以反客,云:“娘子言:我非业此猎食者。主人在外,尝数日不携一钱,客至吾家,何遂索偿乎?”丁赞叹而别。嘱曰:“我诸城丁某,主人归,宜告之,暇幸见顾。”数年无耗。
值岁大饥,杨困甚,无所为计,妻漫劝诣丁,从之。至诸城,通姓名于门者,丁茫不忆,申言始忆之。踩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明日为制冠服,表里温暖。杨义之,而内顾增忧,褊心不能无少望,居数日殊不言赠别。杨意甚急,告丁曰:“顾不敢隐,仆来时米不满升。今过蒙推解固乐,妻子如何矣!”丁曰:“是无烦虑,已代经纪矣。幸舒意少留,当助资斧。”走怦①招诸博徒,使杨坐而抽头,终夜得百金,乃送之还。
归见室人,衣履鲜整,小婢侍焉。惊问之,妻言:“自君去后,次日即有车徒赍送布帛米粟,堆积满屋,云是丁客所赠。又给一婢,为妾驱使。”杨感不自已。由此小康,不屑旧业矣。
(选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异史氏曰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异者独其妻耳受之施而不报岂人也哉然一饭之德不忘丁其有焉。
【注释】①走怦:派人去。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御史行台按访之按:考察
B.娘子言:我非业此猎食者业:以……为业
C.数年无耗耗:损耗
D.无所为计,妻漫劝诣丁,从之诣:拜访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惟日设博场以谋升斗俄出仍以反客
B.问:“主人何业?”客至吾家,何遂索偿乎
C.丁赞叹而别。踩履而出,揖客入
D.慕郭解之为人丁茫不忆,申言始忆之
7.下列各句中,句子成分省略最多的一句是()(3分)
A.避身逆旅B.止宿其家C.居之温室D.明日为制冠服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城人丁前溪受古代侠客郭解的影响,好仗义疏财,抱打不平,不愿参与政治,知道御史行台要拜访自己,就逃跑了。
B.旅馆女主人家里经济不宽松却很是好客,在丁前溪前来避雨时即使素昧平生也能热情招待,为了喂马甚至不惜拆下自家屋顶的茅草作为饲料。
C.几年之后,杨某因荒年无法度日前来求救,丁前溪知恩图报,热情款待曾经一度忘记的杨某,还在对方不知情的情况下送了不少吃穿用品接济对方。
D.“一饭之德”得涌泉相报。在丁前溪的帮助下,杨某一家即使舍弃经营旅馆的旧业也能过上好日子,诠释了“好心有好报”的人生道理。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异史氏日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异者独其妻耳受之施而不报岂人也哉然一饭之德不忘丁其有焉。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丁益异之,谓其意在得直。(3分)
②我诸城丁某,主人归,宣告之,暇幸见顾。(3分)
答案:
5.选C(耗:消息)
6.选C(皆为连词,表修饰,可不译。A连词,表目的,用来/介词,把、拿;B代词,
什么/副词,怎么;D助词,的/4弋词,这件事)
7.选B(“(少年)止(之)宿(于)其家”;A“(丁)避身(于)逆旅”;C(丁)居之(于)温室;D明日(丁)为(之)制冠服)
8.选D(杨某旧业是“日设博场以谋升斗”,即开赌场)
9.断句和翻译。(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