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范仲淹的故事教案及说课稿
导语:
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通过学生的收集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为整节课打好知识基础。
(二)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听写下列词语和句子。
词语:杰出、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收不忍、朝廷、千载难逢、粗茶淡饭、争先恐后。
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而乐。”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刚听写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指名回答。(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享乐之后再享乐)体现了什么呢?(板书:忧国忧民)那下面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出示)“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3、教师指导:“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是范仲淹写的,说的是白云中的山巍峨,江水浩浩荡荡,而先生的风度仪态,像山水那样高尚清远。而后人则用这一词句来赞颂范仲淹。
4、教师:范先生像山水那样高尚清远的风度仪态指的是什么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而乐。”)
5、全班齐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而乐。”
6、教师导入: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而乐。”是范仲淹的志向和抱负,他并为此而刻苦读书。(板书:刻苦读书)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他是怎样刻苦读书的。
设计理念:通过听写检测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以及积累词语的情况,并从听写的相关词句中,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而乐。”的高风亮节。
(三)品读语句,体会品质
1、教师指名反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围绕范仲淹的刻苦读书写了四件事情。谁能简单地说一说这四件事情?
设计理念:学生结合上节课的小标题以及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叙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1)画出文中具体描述范仲淹言行的语句,读一读。
(2)和同学交流自己读了具体描述范仲淹言行的语句后的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读具体描述范仲淹言行的语句。
3、集体反馈
故事1、“只身苦学”(板书)
“累了,就用冷水洗脸;饿了,就用稀粥充饥。”
引导学生读这一句时,我就引导他们在感受的同时发挥想象,想象范仲淹独自一人在外求学,还会有哪些情况出现,他又会怎样解决呢?从而引导学生用句式“—— 了,就用——”,感情朗读中体会范仲淹只身求学的艰苦。最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只身求学如此的艰难,但范仲淹苦读诗书不曾放弃,你可知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第一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
故事2、“划粥割齑” (板书)
“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冻之后再划成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并把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
(1)教师:对于这句话描述的情形,文中用了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学生读:划粥割齑)
(2)教师:这说明了什么呢?(范仲淹的生活极其艰苦、清贫)
(3)教师:范仲淹的生活极其艰苦、清贫,但他毫不介意,他——(学生读句子)
“然而,范仲淹对这种清苦生活毫不介意。他发愤苦读,每天差不多都是凌晨鸡鸣即起,攻读诗书,直到半夜才和衣而眠。据说,他曾五年未解
“书院的师生也都放下书本,跑去观看。”
“可是,范仲淹却闭门不出,仍像往常一样埋头苦读。”
“但范仲淹只随口说了句“将来再见也不晚”,连头也没抬又继续读书。“
通过其他师生和范仲淹对见皇帝的不同表现,体会范仲淹的自信、刻苦,并使学生懂得“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第四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整个教学过程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主线贯穿,有详有略,并注意感情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