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说课稿 >高中语文重点说课稿

高中语文重点说课稿

opp整理 | 日期:04-25

导语:本节教学设计在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引下,以“孝”贯穿始终,结构完整,重点突出,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将语文课的核心素养渗透到教学中,比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的目标。下面就为大家带来了高中语文重点说课稿,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四个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

  3、根据以上学习目标,确定本课的重点与难点如下

  (1)重点:学习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分析孔明“三嘱”、马谡“三笑”、司马“三探”、诸葛“三哭”,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2)难点: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失街亭,谁之过”(可展开专题辩论)

  二、说教法与学法

  当今时代是人类知识和信息量迅猛递增的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教给学生发现真理。”也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我们古人也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课堂上,教材是学生感知和观察的客观对象,而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因此教师的正确引导将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从这一点出发,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1、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语言明白易懂,教师不必串讲,让学生自己阅读分析,以培养自学能力

  2、《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小说,可作简单介绍。建议课外阅读《三国演义》

  讨论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重点,解决疑难。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因而,这次讨论课的方式有小组讨论、大组讨论、师生对话等。所谓点拨法,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倒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三、说教学程序

  (一)课前热身

  上课之前,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播放电影片段《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以浓厚的悲剧色彩和强烈的视觉冲突,渲染情感,创设氛围,让学生初步了解《三国演义》。

  (二)导语设计

  俗话说:勇不勇看水浒,智不智看三国。意思是说,水浒中多勇士,三国中多智士。在前一课,我们学习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了解了施耐庵那精巧的艺术构思,也欣赏了梁山好汉们的智勇双全的气概,相对于施耐庵的《水浒》,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又向我们展现了另外一种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和历史风云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三国古战场看看那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吧。板书课文题目。

  (三)作家作品介绍

  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别号湖海散人。他可说是中国第一个用全力作小说的作家,其作品包罗万象,著有小说《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是其代表作,也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教师简要介绍《三国演义》的成书和故事要点,街亭之战的战前情况。详细见教师用书)

  (四)自主探究,整体感知

  自读思考练习:试用《三国演义》的章回体形式,给课文的四个部分各命一个小标题。

  1、孔明分兵拒司马,马谡立状守街亭2、司马设伏取蜀兵,马谡大意失街亭3、亡羊补牢时已晚,发号施令另打算4、赵云神勇保军资,孔明挥泪斩马谡

  (五)问题研讨,点拨分析

  1、分析马谡其人

  (1)教师介绍马谡其人如何深受诸葛亮重用的相关情节(先后献攻心计、离间计)。(2)学生讨论,然后概括马谡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提示:自骄自傲、目中无人、死守教条等,只要符合这些意思即可)

  (3)探讨作者写马谡主要采用了那些手法?

  提示:①直接描写:A、一“笑”——笑丞相:“丞相何故多心也?……”B、二“笑”——笑王平:“汝真女子之见!……”C、三“笑”——笑对手:“彼若有命,不来围山!”这些语言充分展现出一个自视甚高、轻敌麻痹、夸夸其谈、目中无人的谋士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