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向上!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演绎 > 其他 >一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一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opp整理 | 日期:04-20

导语: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下面就为大家带来一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学生经过研究,也许能解决这个问题.若不能解决,教师可适当引导:

  若一组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锐角相等,可以把其

  顶点A1,A2,A3重合在一起,记作A,并使直角边AC1,AC2,AC3……落在同一条直线上,则斜边AB1,AB2,AB3……落在另一条直线上.这样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引导学生独立证明:易知,B1C1‖B2C2‖B3C3……,∴△AB1C1∽△AB2C2∽△AB3C3∽……,∴

  形中,∠A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是一个固定值.

  通过引导,使学生自己独立掌握了重点,达到知识教学目标,同时培养学生能力,进行了德育渗透.

  而前面导课中动手实验的设计,实际上为突破难点而设计.这一设计同时起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

  练习题为 作了孕伏同时使学生知道任意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能求出来.

  (四)总结与扩展

  1.引导学生作知识总结:本节课在复习勾股定理及含30°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基础上,通过动手实验、证明,我们发现,只要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

  教师可适当补充:本节课经过同学们自己动手实验,大胆猜测和积极思考,我们发现了一个新的结论,相信大家的逻辑思维能力又有所提高,希望大家发扬这种创新精神,变被动学知识为主动发现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2.扩展:当锐角为30°时,它的对边与斜边比值我们知道.今天我们又发现,锐角任意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如果知道这个比值,已知一边求其他未知边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看来这个比值很重要,下节课我们就着重研究这个“比值”,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提前预习一下.通过这种扩展,不仅对正、余弦概念有了初步印象,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四、布置作业

  本节课内容较少,而且是为正、余弦概念打基础的,因此课后应要求学生预习正余弦概念.

  篇9:小学课件数学下册

  小学课件数学下册

  小学课件数学下册: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2、掌握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之间的进率。

  3、会进行简单的体积单位之间的化聚。

  4、让学生自主探究,掌握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之间的进率。

  5、通过实际的操作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化聚。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小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通过课件出示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师:请同学们动手量一量桌上这块白色积木的每条棱长是多少?是正方体吗?

  师:这块白色积木是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

  【说明:让学生测量小正方体的棱长,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究新知

  (一)让学生体验1立方厘米。

  1、这块小正方体的体积有多大呢?(课件演示)

  2、师:刚才同学们量的这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1立方厘米,可以记作1cm3。

  板书:1立方厘米 1cm3 3、请学生感受一下1立方厘米的大小。

  【说明:通过实物感受1立方厘米,并掌握1立方厘米的记作方法。】

  (二)搭一搭

  1、2个1立方厘米

  (1) 请同学们用2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搭一搭。

  (2) 师:它的体积有多大呢?还可以怎样搭一搭?

  (3) 师小结:用2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积木搭出的立体图形,它的体积就是 2立方厘米,也可以记住2cm3。

  2、3个1立方厘米

  (1) 师:请同学们用3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搭一搭。

  (2) 师:它的体积有多大呢?可以怎样搭一搭?

  生:用3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积木搭出的立体图形,它的`体积就是(3)立方厘米,也可以记作(3cm3 )。

  (3) 请同学们展示搭出的各种形状。

  (4) 小结。

  【说明:通过用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积木搭出各种不同的立体来进一步积累体积的经验。】

  三、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