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向上!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演绎 > 其他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自测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自测题

opp整理 | 日期:04-19

导语:工程队修一条公路,原计划每天修路1.65千米,20天可以完成。实际只用了15天,实际平均每天修路多少千米?下面就为大家带来了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自测题,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4、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75°,另一个锐角是()。

  5、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腰长5厘米,底边长4厘米,围成这个等腰至少需要()厘米长的'绳子。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5分)

  1、用三根长度分别为5厘米、5厘米和11厘米的绳子可以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2、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

  3、在钝角三角形中,只有一个角是钝角。……………()

  4、两个锐角的和一定大于直角。………………………()

  5、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

  6、在一个五边形中,画上两条线段可以把这个五边形分成三个三角形,因此五边形的内角和是540°。………………………()

  篇4: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一)、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 余数

  除数=被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 被除数÷除数 商= (被除数-余数)÷除数

  (3)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注意:0不能作除数。

  (4))整除: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为零的整数,商是整数,没有余数,我们就说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如6÷2=3,就是6能被2整除,或者说2能整除6。

  注:判断一个数能否被另一个数整除,首先看被除数、除数(除数不为0)、商是否是整数,再看是否有余数,任意一个为小数或分数都不是整除。。如60÷2=30我们说60能被2整除或者说2能整除60。用字母表示为a÷b(b≠0)=c 则a能被b整除,b能整除a。

  (二)、乘法运算律

  1,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字母公式:a×b=b×a

  2,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字母公式:(a×b)×c=a×(b×c)

  3,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公式:(a+b)×c=a×c+b×c 或 a×(b+c) =a×b+a×c

  乘法分配律的拓展:

  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这个数分别去乘相减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减。用字母表示为:

  (a-b)×c=a×c-b×c a×c-b×c=(a-b)×c

  (三)、减法简便运算:

  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b-c=a-(b+c)

  2、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

  用字母表示:a-b-c=a—c-b

  (四)、除法简便运算:

  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a÷b÷c=a÷(b×c)

  2、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除以后一个数再除以前一个数。

  用字母表示:a÷b÷c=a÷c÷b

  (五)、积的变化规律

  ① 一个因数缩小(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② 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随着缩小(或扩大)几倍。

  ③ 一个因数扩大m倍,另一个因数扩大n,积扩大m×n倍;

  一个因数缩小m倍,另一个因数缩小n,积缩小m×n倍;

  一个因数扩大(缩小)m 倍,另一个因数缩小(扩大)n 倍, 积扩大或缩小 m÷n 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