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向上!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演绎 > 其他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opp整理 | 日期:04-19

导语:一个篮子里有25个鸡蛋,这个篮子和鸡蛋一共重1525克,篮子重400克,平均每个鸡蛋重多少克?下面就为大家带来了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五、要敢于提出问题和自己的见解。

  不管是课本上的知识,还是老师讲的,我们要大胆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和问题。不一定老师讲的就是最好的方法,我们应该敢于和老师挑战,敢于和教材挑战。当然,不思维和不善于思考的人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比如在学习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你还可以想能不能用别的知识去解答呢?然后你就会发现用学过的整数除法知识或变换为分数知识都可以去解决这种问题。从而你一定会为你的解题方法而得意吧。

  六、要善于找规律,善于总结归纳,迁移类推,举一反三。

  数学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科目,学习数学就必须善于寻找数学规律,善于总结。要能够触类旁通,把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系统起来,整理成框架。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我们掌握了数学知识的体系,我们就有解决综合题目的能力。

  七、要持之以恒。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对数学产生并保持兴趣,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坚持。只要坚持,时间长了,对数学就会产生和保持兴趣了.没有耕耘就不会有收获。学习数学的过程也许是辛苦的,但是,当我们解答出难题的时候,那种自豪与成功的感觉只有自己最能体会。如果你能够继续这样坚持,你就会对数学产生兴趣。往往许多同学就是害怕付出,半途而废,他们是体会不到学习数学所带来的愉悦。

  八、要尽量做到课前预习。

  有预习的效果是不同的。因为如果你有预习,就会对今天要学的知识有个大概的了解,既锻炼了自学的能力,又有助于听老师讲课时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听课的效率。

  篇15:四年级数学单元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

  鸡兔问题公式

  (1)已知总头数和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

  (总脚数-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每只兔的脚数-每只鸡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者是(每只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每只兔脚数-每只鸡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

  例如,“有鸡、兔共36只,它们共有脚100只,鸡、兔各是多少只?”

  解一(100-2×36)÷(4-2)=14(只)………兔;

  36-14=22(只)……………………………鸡。

  解二(4×36-100)÷(4-2)=22(只)………鸡;

  36-22=14(只)…………………………兔。

  (答略)

  (2)已知总头数和鸡兔脚数的差数,当鸡的总脚数比兔的总脚数多时,可用公式

  (每只鸡脚数×总头数-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每只兔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免的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例略)

  (3)已知总数与鸡兔脚数的差数,当兔的总脚数比鸡的总脚数多时,可用公式。

  (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每只兔的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例略)

  (4)得失问题(鸡兔问题的推广题)的解法,可以用下面的公式:

  (1只合格品得分数×产品总数-实得总分数)÷(每只合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不合格品数。或者是总产品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总产品数+实得总分数)÷(每只合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不合格品数。

  例如,“灯泡厂生产灯泡的工人,按得分的多少给工资。每生产一个合格品记4分,每生产一个不合格品不仅不记分,还要扣除15分。某工人生产了1000只灯泡,共得3525分,问其中有多少个灯泡不合格?”

  解一(4×1000-3525)÷(4+15)

  =475÷19=25(个)

  解二1000-(15×1000+3525)÷(4+15)

  =1000-18525÷19

  =1000-975=25(个)(答略)

  (“得失问题”也称“运玻璃器皿问题”,运到完好无损者每只给运费×-×元,破损者不仅不给运费,还需要赔成本×-×元……。它的解法显然可套用上述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