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向上!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演绎 > 其他 >初三上册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

初三上册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

opp整理 | 日期:04-18

导语:柳树的生长能力较强,一根主干能生长出m根支干,而每根支干又能生长出m根小分支,则小分支共有( ) 根。下面就为大家带来了初三上册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注意一下几点:

  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次数是2;③是整式方程。知识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般形式:ax2+bx+c=0(a≠0).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知识点三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方程的解的定义是解方程过程中验根的依据。21.2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21.2.1配方法

  知识点一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如果方程的一边可以化成含未知数的代数式的平方,另一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

  开平方。一般地,对于形如x2=a(a≥0)的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解得x1=a,x2=?a.

  (2)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2=p或(mx+a)2=p(m≠0)形式的方程,如果p≥0,就可

  以利用直接开平方法。

  (3)用直接开平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要正确运用平方根的性质,即正数的平方

  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4)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①移项;②使二次项系数或含有未知数

  的式子的平方项的系数为1;③两边直接开平方,使原方程变为两个一元二次方程;④解一元一次方程,求出原方程的根。知识点二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配方的目的是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配方法的一般步骤可以总结为:一移、二除、三配、四开。

  (1)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⑵方程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

  ⑶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把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式;⑷若等号右边为非负数,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

  【21.2.2公式法】

  (1)一般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如果b2-4ac≥0,

  我们可以由一元二方程的系数a,b,c的值直接求得方程的解,这种解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

  (2)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就是用配方法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a≠0)的过程。

  (3)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具体步骤:

  ①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2+bx+c=0(a≠0),一般a化为正值②确定公式中a,b,c的值,注意符号;

  ③求出b2-4ac的值;④若b2-4ac≥0,则把a,b,c和b-4ac的值代入公式即可求解,若b2-4ac<0,则方程无实数根。知识点二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式子b2-4ac叫做方程ax2+bx+c=0(a≠0)根的判别式,通常用希腊字母△表示它,即△=b2-4ac.

  △>0,方程ax2+bx+c=0(a≠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0,方程ax2+bx+c=0(a≠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根的判别式

  △<0,方程ax2+bx+c=0(a≠0)无实数根

  初中数学学习方法

  1.突出一个“勤”字(克服一个“惰”字)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勤奋”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突出一个勤字,克服一个“懒”字,怎么突出“勤”字,怎么个勤法,答案是要做到五勤:“耳勤”“眼勤”(耳朵听,眼睛看,接受信息)“口勤”(讨论,回答问题,而不是讲话)“脑勤”(善于思考问题,积极思考问题——吸收、储存信息)那是不是做到以上四点就行了呢?不是。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是“手勤”(动手多实践,不仅光做题,还要尝试做模型,用到实践中去)

  2.学好初中数学还有两个要点:

  一要(动手),二要(动脑)。

  动脑就是要学会观察分析问题,学会思考,不要拿到题就做,找到已知和未知想象之间有什么联系,多问几个为什么。动手就是多实践,多做题,要“题至少不离脑”,“动脑又动手,才能最大地发挥大脑的效率”

  3.做到“三个一遍”

  大家听过“失败是成功之母”和“重复是学习之母”吗?

  培根(18-19世纪英国的哲学家)——“知识就是力量”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