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阅读题 >活水源记阅读答案

活水源记阅读答案

opp整理 | 日期:04-14

导语:我既喜欢这里泉水的清澈,又喜欢它的源源不断,而且还能使各种动物来依附它,具有君子的品德。奎上人又说:“当遇到旱季时,所出泉水能灌溉好几十亩田地。下面就为大家带来了活水源记阅读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阅读题

  【注释】① 刘基,明初文学家、政治家。②上人:对僧人的敬称。③潴(zhū):水汇积。④ 滑:流利。⑤脊令:即鸟。

  1.第①段在介绍活水源_____________的同时,还突出了其_____________。

  2.第②段作者详细描写活水源周围的花草树木和鸟虫鱼的用意是什么?

  3.对“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句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既喜爱泉水滋润清澈,又喜爱它流淌的无穷无尽。

  B.我既喜爱这泉水的清澈,又喜爱它流向远处的终点。

  C.我既喜爱这泉水的清澈,又喜爱它源源不断地流淌。

  D.我既喜爱那泉水的清澈,又喜爱它无穷无尽地流淌。

  4.本文在写水清时别具匠心,请找出相关句子并作赏析。

  5.简述本文的写作意图。

  参考答案

  1.环境 历史悠久(人文底蕴)

  2.例如写活水源周围生机勃勃的花草树木和活泼可爱的鸟虫鱼蟹来衬托活水源静谧而富有生机的特点;为下文抒发自己对活水源的喜爱之情作铺垫。强调了“活水源”得名的原因;写出了活水源周围环境的和谐,为后文作者抒情埋下伏笔。(意思对即可)

  3.C

  4.例如:① “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 说水清澈可以照人,还说俯视泉水时,崖石上的松竹花草都在水底——通过水中的倒影侧面反映水清,独到精妙。

  ②“又有虫四、五枚,皆大如小指,状如半莲子,终日旋转行水面,日照其背,色若紫水晶,不知其何虫也”,写虫子的形状、数量、色泽,能够清晰看到是因为水的清澈。

  5.【参考1】本文通过介绍活水源,盛赞其“出之不穷”溉田润泽之功德,用“君子之德”喻活水源泽被万 物,表达对“活水源”之爱,流露出对君子之德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作为一个政治家所具有的安民济世的胸怀和抱负。

  【参考2】作者借写“活水源”之清以及源源不断来比喻君子的德行,表达了君子若有内在的美德,定会有人赏识和仰慕的道理,同时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济世安民的人生追求。(意思对即可)

  二:

  6.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逾( 超过、越过 )

  恒(经常、常常 )

  名( 取名、命名,为……命名 )

  穴(岩洞,洞,洞穴)

  7.请用四个“/”号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2分)

  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

  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

  8.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2分) 娆雪语文网

  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

  我既喜欢这活水的清澈,又喜欢它源源不绝地涌出,并且能让众多的动物都来依靠,具备君子的德行。

  9.文中有两个单音节词在句子中的意思与“松竹花木皆在水底”和“诸水族皆隐不出”两句中的“皆”意思相同,请找出这两个单音节词。(2分)

  ①悉 ②咸

  10.本文第①段叙述了一眼“活水”逐渐汇聚而最终“入于湖”的过程。请你用文中的三个双音节名词填空,展现“活水”形态变化的过程。(3分)

  泉 小渠

  溪 小池

  湖 大池

  11.通读全文,请用文中的词句概括说说“白野公”深爱活水源的原因。(2分)

  有君子之德。答“澄澈”“水之清”“出之不穷”“动咸来依”“能及物”等亦可。

  12.积累链接:活水源清澈见底,澄如明镜。在《观书有感(朱熹)》中也有一联描写水很清澈的诗句,请写出此联。(2分)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说明:错一字扣1分)

  三:

  10.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旁出为四小池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观潮》)

  B. 又东北入于湖 皆 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C.故秘书卿白野公恒来游 人恒过,然后能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名之曰活水源 不能名其一处也 (《口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