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有光《真义堂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导语: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16--20题。
真义堂记
归有光
昆山治之西,有地名真义。其水曰真义浦,其里曰真义村。太湖之水,①郡城娄门东出,经昆山入海。自昔湖②相连,茫然巨浸,疑古之所谓三江、五湖,或有在于此者。其后通漕筑塘,水迹之非其故久矣。真义在今所谓致和塘上,今之塘,盖即古之江也。其浦则自巴城湖南来,并其村之东,而南入于塘。巴城以西,有包湖、傀儡荡、鳗鲡湖。诸湖相灌输,或束或放,乍大乍小,而阳城湖最大。从西北望之,水与天际,真泽国也。
世传梁天监时,于此置信义县。而后人失传,遂以“信”为“真”。或谓天监所置即真义,以“真”为“信”,盖为宋昭陵讳也。前元时,其地为金粟道人所居,极一时园池台榭之盛。四方名士,如张翥、柯九思、杨维祯、李孝光,皆馆于其家,号为玉山佳处。予尝访其遗趾求所谓百花之坊馆不可得而见未尝不慨想其人又叹其高标绝俗如冥冥飞鸿而犹不免自掊击于世俗也。
予之外高祖太常卿夏公,尝求顾氏之处,买田筑室焉。然公自居城中,岁时一至而已。最后魏氏复盛于此,其田庐童仆,未知与往时顾仲瑛何如也?而余从舅恭简公,讲明河、洛之学,海内之士,往往来聚星溪之上。吾舅光禄典簿东溪先生,能将顺其兄之志,以慈孝恺悌称于乡里。故真义虽村落小聚,而名闻四方。
嘉靖甲辰,舅氏分析诸子,而仲子浚甫筑新居于故宅之南,而名其堂曰真义。舅父母尝往来过诸子家,就其养。未几,二亲继谢。寻以倭奴侵掠内地,时湖上烟火不绝,独浚甫之堂无毁。于是尚僦居城中,欲俟寇平,将还其旧。而旦暮西顾,未能忘也,因求予作堂记。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十五》)
浚甫有二孙,皆已胜衣,能趋拜。可知其后之繁衍昌大,而吾外舅厚德之报未有涯也。
【注】①,rào,同绕。②,河名。
1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昔湖相连,茫然巨浸浸:淹没
B.诸湖相灌输,或束或放 放:水流出
C.极一时园池台榭之盛 极:成为最……
D.寻以倭奴侵掠内地 寻:搜索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水迹之非其故久矣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B.而名闻四方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C.买田筑室焉急于义而死焉者也
D.因求予作堂记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写真义浦地理位置,河湖交会,“水与天际,真泽国也”,交代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
B.金粟道人建起了美丽的亭台楼阁,吸引四方名士来开馆讲学,使这里形成超尘脱俗的人文气质。
C.我外舅魏家买田筑室,家业兴旺,兄弟懂河、洛知识,守孝悌之德,舅舅东溪于是建了真义堂。
D.以水为源,以人为主,以真为性,以义为本,文化内涵深厚;行文娓娓道来,自然而真切动人。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予尝访其遗趾求所谓碧梧翠竹蓬莱百花之坊馆不可得而见未尝不慨想其人又叹其高标绝俗如冥冥飞鸿而犹不免自掊击于世俗也。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其浦则自巴城湖南来,并其村之东,而南入于塘。(3分)
(2)吾舅光禄典簿东溪先生,能将顺其兄之志,以慈孝恺悌称于乡里。(4分)
答案:
16.D寻:不久
17.C(A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他。B连词,但是/连词,表承接,不译。C均是兼词,在这里。D副词,于是,就/介词,通过……,由……)
18.C(建忠义堂的不是“东溪”而是“浚甫”)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予尝访其遗趾/求所谓百花之坊馆/不可得而见/未尝不慨想其人/又叹其高标绝俗/如冥冥飞鸿/而犹不免自掊击于世俗也。
20.(7分)
(1)(3分)真义浦的水从巴城湖的南边流过来,与真义村的水汇合向东流去,向南进入致和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