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说课稿 >爬山说课稿

爬山说课稿

opp整理 | 日期:04-01

导语: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爬山》的第二课时,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大方面进行展示。

  一、说教材

  本单元的课文重在说理,都是把朴素而深刻的道理寓于具体事例之中。本课主要讲的是一对父子一同爬山时,父亲教育儿子要努力征服自己,尽力做好每一件事,还启发儿子怎样欣赏大自然的景物。这篇课文具体体现了本单元的重点训练目标:不仅要使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和技能,而且要让他们从中学习做人的道理。

  针对学生及课文特点,我确定了第二课时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

  1、我能讲出父亲说的话的含义,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重点)

  2、我能初步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体会“青山的沉静”和“父亲的智慧”指什么。(此条预设不呈现在学案的目标一栏中)

  二、说教法、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场。”这节课,我利用导学案的“渔场”功能,在每个环节中充分挖掘适合学生尝试的学习方法,尽最大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合作、交流和反馈能力。借助导学案采用了“三大导学方式”,即:目标导学、学法导学和问题导学,再加上穿插学习过程中教师的适时点拨,它们构成了我本节课的教学方法,统称为“导学法”。那么,新课改主张的“独学、对学、群学”就必然成为了本节课的主要学法。

  在本节课的重点问题处理上,为了改进阅读教学结构,我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体裁和写作思路,准备尝试运用列表助阅读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对比中预习、讲练和小结。

  三、说教学过程

  在“高效课堂”背景下,我将教学流程设计为:定向——导学——合作——点拨——检测——评析六个环节。具体如下:

  第一步:定向(时间大约为5分钟)

  课堂开始,我设计了“复习铺垫”这个环节,主要有两道习题。第一道是复习题“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回忆法来统领全篇。第二道是填空题,考查的是课文第一句话“父亲爱,爱,也爱,——尤其是。”用来引出下文,顺势设问“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引入新课,来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

  之所以这样设计,主要考虑到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论述阅读教学时有这么一句话:“讲读课文要处理好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一般的说,可以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这篇课文的结构形式恰巧就是“总——分——总”,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如此设计,既符合大纲要求,又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接下来,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齐读学习目标的设计,主要对应的是第二、三项学习内容的达成目标,也是接下来学生合作学习和展示提升要完成的主要任务。通过齐读,做到“目标导学”。

  第二步:导学(时间大约为1分钟)

  您可能要问:1分钟,可能完成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学案的设计上,每个环节我都考虑到了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需求,所以明确提示了各种阅读的方法,比如圈、画、批、注等,还做了些典型示范,在学案的第二项“品读课文”中尤为凸显。

  这项,之所以会运用到列表法来引导分析,是因为课文的重点我定为理解父亲的话,而理解父亲那些有哲理的话必须要引导学生结合一系列的相关问题来感悟,也就是“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情况下”、“说话目的”、“我懂了吗”等。这些问题的答案,在文中的每部分里都有,但是又都不一样,有很强的类比性,我觉得运用列表法比按顺序一段一段追问来的简捷。表格的横纵向对比,更利于学生自己理清文章脉络。乍一看,表格里面的内容很丰满,但实际上它没有一个空格需要学生课上动笔填充,都是提示批书方法的,所以您也不用担心解决它的时间问题。

  我的学案设计是属于课前下发的那种,学生事先按照提示做了独立预习,完成了至少20%的学习任务。所以课堂上的这步,我只需要说两句话即可:第一句“请认真对照学案上的提示和要求,看看哪里还没有完成好,作为小组交流的重点。”第二句“各组交流后,组长组织做好展示安排。”这样,你还认为我课堂上的导学时间1分钟不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