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说课稿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opp整理 | 日期:03-24

导语:

  诵读时,老师提示学生注意预习中画出的反问句、感叹句、写景句、双声叠韵词语的抒情性。学生读,学生评,老师点评并范读第一节,学生完成其余。朗读时配《渔樵问答》的音乐。

  此环节在了解作者的基础上主要读出归隐田园的喜悦,掌握抒情词句朗读技巧,初步体会作者情感。

  ★★课堂环节(四)把握内容(板书:归去、田园)

  将全文分为三个部分,学生朗读各部分,老师提出问题加以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学生探究、讨论解决问题。

  ●第一部分是序和第一节:归因归途

  活动(1)学生朗读该部分,思考讨论:结合社会背景在该部分归纳作者归隐外部原因和内在原因。学生在此提示下会找到答案:外部原因——课文中“于时风波未静”,背景中“官场黑暗,统治者相互倾轧”;内在原因——课文中“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违己交病,深愧平生之志”,“以心为形役”(补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背景中“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第三个方面的原因在后文解读中补充。

  活动(2)“奚惆怅而独悲”反问句有强调作用,“惆怅”什么,“独悲”什么?结合背景在序和的、第一节中找。学生在提示下讨论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质性自然,以心为形役;有“大济于苍生”之志,多次做官尝试中理想破灭而失望。

  活动(3)让学生理清第一节情感变化:惆怅独悲——平静——喜悦。

  此时学生有了对全段情感把握,再读一遍第一节,读出情感。

  ●第二部分是第二节、第三节:田园之乐

  活动(1)默读找出直接表现情感的词语句子。学生经过预习能较快找出词句:载欣载奔、怡颜、寄傲、易安、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活动(2)老师点拨语调、语速,学生在朗读这两节会更富情感。一个读其他同学找出表现田园生活的意象和事件,然后小组分析、讨论所表现的情怀。最后师生交流。

  对意象分析,比如“三径”指隐逸情怀,“松菊”象征坚贞高洁节操,“云出岫”表现自由,“鸟知还”比喻自己“归去”(补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景翳翳以将入”表现生活平静祥和,“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是活力、希望、自由的体现。分析过程中老师做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

  对生活事件分析:携幼、自酌、眄庭柯、倚南窗、园日涉、策扶老、有事于西畴、命巾车、棹孤舟,对其归纳具体的田园之乐,包括天伦之乐、观景之乐、琴书之乐、耕作之乐、游玩之乐。

  活动(3)田园生活如此快乐,与第一节提到的为官时的“惆怅而独悲”对比表现了什么?

  这里提示学生对比手法的效果是突出强调,学生分析出作者情感:突出厌倦官场,不与官僚同流合污,突出归隐的喜悦,对田园自由生活的热爱。

  活动(4)这两节主要表现“田园之乐”,“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表达的感情与前面一致吗?追问:不一致,怎流露出什么情感?学生根据注释明白作者感慨生命的短暂而伤感。再问:这是否表现作者的消极态度呢?看下一节。

  ●第三部分是第四节:感悟人生

  活动(1)先朗读,再分析开头四句的结构作用。引导)学生明白“结构作用”的思考方向,学生得出答案:“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以反问句强调并承接上文。“胡为乎惶惶欲何之”以设问句强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作用。

  活动(2)作者是怎样回答“欲何之”这个问题的?——否定富贵、帝乡,用田园生活作正面回答:“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用反问强调“乐夫天命复奚疑?”追问:这表现什么心境?学生可以答出“坦然”“快乐”之类的词——乐天命)

  小结:全文的情感变化脉络:惆怅独悲——平静——喜悦快乐——感慨生命的短暂、伤感——坦然、愉快。

  活动(3)“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表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哪种思想?(可作进一步提示: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两个学派思想)学生自然想到道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