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的模拟试题
导语:
3.桃花山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
缩句: 。
4.除夕真热闹。
扩句: 。
5.我们有缺点。我们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两句合并为一句语: 。
6.广场上到处飘着五颜六色的红旗。
修改病句: 。
二、积累展示:(9分)
1.李明仗着自己聪明,动不动就骄傲自满,这时你会用这样的话来劝告他:
。(写一句本学期学过的格言警句)
2.我国有许多传统的佳节,请写一首描写传统佳节的古诗: 。
3.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 ,
, 。
4.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 ;我也茫茫然跟着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 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 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 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 时,他又从 的` 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 地从我身上 ,从我脚边 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三、阅读乐园。
(一)课内阅读。(8分)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 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为人民利益而死 就比泰山还重 替法西斯卖力 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 就比鸿毛还轻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给缺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1分)
2.这段话的中心句是 。(1分)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的“重于”“轻于”的意思分别是 、。(1分)
4.把画“ ”的句子改成因果关系的句子。(1分)
5.读了这段话,我懂得了 。(2分)
6.毛泽东引用的“ ”这句话,是出自 朝著名的 、之手,他所著的《 》是优秀的史学和文学作品。(2分)
(二)课内阅读。(12分)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笔的问题。他( )多忙,对我的问题( )很感兴趣,( )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从这组关联词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2分)
2.读文段,“局势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在:(3分)
(1) 。
(2) 。
(3) 。
3.读画“ ”的句子,填空。(4分)
“轻易”在课文中是 的意思。父亲不肯轻易离开北京的原因是 。这段话运用了 描写,表现了李大钊 的精神。
4.用“虽然……但是……”的句式来概括选段段意。
(三)课内阅读。(6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1.这个片断节选自 的《 》。(2分)
2.文中画横线部分是一组 句式。(1分)
3.“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4.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1分)
①表示解释说明 ②表示句意的转折
③表示声音的延长 ④表示句意的递进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