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写好粉笔字
作为教师,都希望自己有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因为在课堂上要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除了教师的分析讲解,举止表情以外,板书的优劣往往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可以说,工整、漂亮的板书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写好粉笔字,是每一个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不可缺陷的一种专业基本功。那么如何写好粉笔字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粉笔字的书写姿势
黑板是竖立固定在墙上的,因此,粉笔字就只能站在黑板前,采用“站立悬臂”的姿势书写。
书写时要注意做到:头平、身正、臂曲、足稳。
头平是为了保证视线的平正,使写出的字行列整齐。随着书写高度的变化,可略有仰俯,但要经常保持头部平正不歪斜。
身正是指身体端正不偏斜。要随着书写位置的左右变动而平移。直也不是僵硬呆板,应该以自然大方,书写方便为好。
臂曲是指执笔的右手臂曲成直角,举到眼的高度最便于书写。随着书写位置的上下、高低变动,手臂弯曲程度也要作相应的变化。左手或持书或按黑板或下垂,都要以轻松自然方便为准。
足稳是指两脚分开站立,以保持身体的平衡、稳定。随着书写高度的变化,可以踮脚或屈膝,随机应变(毛笔姿势中的立势题壁)。
课堂教学中书写粉笔字应注意以下几点:
1.示范性。教师在课堂上写板书,也是做写粉笔字的表演。学生不但要模仿教师的字,也要模仿教师写字的姿势。所以,教师不但要能写一手好字,还应注意自己的姿势要优美大方,处处为人师表。绝不可以随随便便,胡写乱画。
2.灵活性。为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教师有时让学生直接观看书写过程,这时,要求身不挡字。写字姿势要灵活调整,并保持身态的大方。
3.变动性。黑板版面大,书写范围广,需要及时移动身体,变换姿势。(示范区和练习区的变换)
4.间歇性。即边讲边写,而不是一气呵成。(重点笔画的书写,就是要停下来让学生看清楚,有时候还要书写两遍以上
二、执笔方法
粉笔不同于毛笔和其他硬笔,自身是笔杆又是笔头,而且板书是立式书写,手腕、手臂都要悬起,因此执粉笔的方法也不同于其他笔类的执法。通常采用“三指法”,即拇指、食指、中指三者齐力,把粉笔执牢。其中拇指、中指对应相抵,食指在前控制行笔方向,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弯曲,起辅助作用。食指距离粉笔头约0.8厘米左右,如果离粉笔头太近,手指部位会靠在黑板上来回摩擦,影响书写;如果离笔头太远,无力控制行笔,写出的笔画会太轻而不清晰,还容易折断粉笔。另外,粉笔的笔身要处在掌心之内,笔身与黑板平面的夹角大约为45度。
同时,执粉笔也须讲究指实掌虚。“指实”即手指执笔要紧而有力量,这样写出的字才能刚劲有力;“掌虚”就是手心不能握拳,而要留有一定的空间,使运笔灵活,这样写出的字则流利而不呆板。
三、用笔方法
讲究用笔,点画就有生机,再加上结构合理,字就美观。硬笔字与毛笔字的主要区别不在结构,而是在用笔上。两者在结构上的要求基本一致,但是用笔的区别是很明显的。粉笔虽属硬笔一类,但因它的质地松软,是靠磨损自身而在黑板上留下笔迹来书写的,它本身没有弹性,其笔画的粗细全靠粉笔与黑板的接触面大小而定,所以粉笔的用笔有其特殊性。下面就以楷书为例谈谈粉笔字的用笔特点。
1、边写边转。写毛笔字讲究换锋,写粉笔字也讲究换锋,讲究边写边转。例如写“在”字,第二笔的长撇要边写边转,收笔才会出尖(再写一遍长撇)。在书写的时候,如若不转,粉笔的笔头磨损,容易造成一个平面,再看一个“在”(范写无转笔的在),两个字一比较,有无转笔效果就差多了。所以在书写过程中要不断地用指头转动笔身,调换笔头与黑板的触面。再看两个字“重、者”(范写),几乎每写完一个笔画就要调整一次笔锋,使笔头侧面经常保持一个尖角来接触黑板,这样写出来的字线条清丽、劲健,不至于过粗过细。
2、提按交替。按就是书写时用力,加大粉笔与黑板的磨擦,这样粉笔磨损大,脱粉多,笔迹粗重。如果要使笔迹由粗而细、从有到无,那就要用提。运笔的提按往往是在同一笔画中完成,如捺的写法(范写),这就是先提后按再提,以达到粗细轻重分明的笔画效果。我们先看一个没有提按的“之”,再看一个有提按的“之”。这个笔画过程就像近代书法家沈尹默说的:“才按便提,才提便按。”相比之下第一个字则较为呆板,缺少生机和美感。因此,在一个字当中,提按也要经常交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