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说课稿 >怎样培养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激情

怎样培养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激情

  针对以上几种主要的心理问题,在教学中应随时悉心关注心理有问题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帮助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有机会让他们把烦恼和困惑宣泄出来,与他们一起面对面以朋友的身份互相交流探讨,达到心理上的彼此认同、信任,心理上的共鸣,同时满足他们被理解和被尊重的需要。更多地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应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一句积极鼓励性的话语,总比批评十句要有效得多。每个人在心理上,情感上都需要别人对自己的认同,而且要为他们提供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勇于表述自己观点和实现自己思维飞跃的开始。苏霍姆林斯基在《要上信孩子》一书中曾说:“影响学生内心世界的,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因此教师应成为他们学习过程中的欣赏者和支持者,从而愈合他们的自尊心,树立自信心,近而才能培养和调动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激情。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并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激情呢?

二、 营造师生间良好的情感氛围

  首先要让你的学生对你这位老师有第一好感,学生要从心理上认同你。学生只有喜欢这位老师,才会喜欢你所教的这门学科--数学,并逐渐对它产生兴趣。而要使学生对自己第一印象要好,则自身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 素质要高,包括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不但要有广博的专业文化知识,而且要有渊博的其他相关的知识,教师对业务的钻研具有精益求精,严谨的工作作风,给学生施 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坚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毅力,这样才能让学生信服你。师者,传道 、授业、解惑也!老师是学生的一个活生生的学习榜样,老师的品行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良好的人格是学生敬佩的基石,因为教师与学生直接接触,教师高尚的品行对学生今后的人生观、行为观有极其深远的影响。所以老师不但要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完善自我,更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老师被誉为学生的第二父母,给予了学生思想并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

  (2) 课堂上语言要生动、形象,并将死板的数学知识具体化、生动化,甚至幽默化,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理解并接受新的知识。课堂上语言要生动,而且还应配合和谐的形体语言,形体语言是一种最原始的语言,也是一种最为生动吸引人的语言,它能将许多抽象的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情感表达出来,并且收到十分好的效果。教师可以运用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教师还可以安排既严谨又活泼的教学结构,形成热烈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积涩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课堂上教师要充满激情,并使学生与你一起参与进来,达到一种共鸣,而激情来自于教师自身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如果教师不热爱本职工作,而把它作为一种谋生的职业而已,那么,又怎么去打动学生热爱你所教的这门功课呢?老师是学生心中的榜样,教师应乐于献身教育事业,把培养人才作为神圣的职责并把爱护学生的真挚情感融入其中。

  (4) 对学生充满爱心、无私心,既不偏重优生,也不歧视差生,而是多鼓励关心差生,正如高尔基所说:"爱孩子是母亲的事,可是善于教育他们,这是国家的一桩大事,这需要有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教师应从点滴做起,关心爱护学生,使师生之间形成真正的情感融合,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反应,在言行上去效仿这位老师并乐于向教师谈论自己的思想,进而主动接受教育和指导,即产生"乐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常言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情感总是相互的,我们只有去热爱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从心理学角度感召学生学数学的浅层倾向,赢得学生的热爱和尊重,进而热爱数学这一学科,这对差生而言,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