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阅读练习及答案
②陶渊明、谢灵运这般人的山水诗那样的好,是由于他们对于自然有那一股新鲜发现时身入化境浓酣忘我的趣味;他们随手写来,都成妙谛,境与神会,真气扑人。(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之美》)
【答案与解析】
示例一:这句话点明了自然山水与艺术、人生的紧密关系。山水以及自然景物,会影响艺术和人生;而对待艺术和人生的台独,同样会使自然山水染上人化的色彩。陶渊 明、谢灵运等人,能发现自然的美好,忘却尘世的烦忧,因而写出“悠然见南山”“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等清新自然的诗行。郁达夫《故都的秋》中写“扫帚的丝纹”,细腻、清闲却不免有些寂寞,自然外物因为点染上他独特的情绪色彩,具有生命的气息。
示例二:欣赏山水自然的心情与欣赏艺术、人生的心情是同一的。因为艺术与人生是山水自然的映照,人对于山水自然的欣赏态度也恰恰是人对于艺术与人生的态度。能认识山水自然之美好、博大与威力的人,对于艺术与人生才能获得超越世俗的认识,才能如孔夫子、太史公那样领悟人生、寻求精神价值的实现,才能像陶渊明、谢灵运、郁达夫那样在山水自然的流连忘返中物我两忘,写出“境与神会,真气扑人”的佳作。
该类题型为开放题,学生自由组织语言进行答题,但必须围绕题目中所写出的观点,该题很多学生不知道如果组织语言,实则这类题就像写一个小论文,采取:观点+论述的方式进行答题,如果还有附加材料,如上题,我们务必对所给出的附加材料进行解读。文章的中心就是欣赏山水自然就是欣赏人生和艺术,那么我们就应该抓住这两者的关系进行立意,欣赏人生和艺术离不开欣赏山水,所以只要将两者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论述的中心,再辅之原文和附加材料的内容进行论述,这道题便不会就不会偏离出题者的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