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阅读题 >郁达夫《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阅读练习及答案

郁达夫《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阅读练习及答案

  D.本文以吃饭为例表现人类喜新厌旧的特性,以“小市民的窗槛栽花”为例表明凡夫俗子也能欣赏自然美,具有生活气息。

  E.本文谈古论今,写人写己,由景物而人生,从山水而艺术,紧扣自然与人生的密切关系,行文看似闲散,实则紧凑有序。

  【答案与解析】AC。

  该题型是继2013年高考语文题才出现的选择题型,既考查学生们对全文内容和中心的整体把握,又要求学生对每一段落的内容有清晰的认知,才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两项有错。这道题A项中提到“从亚里士多德的模仿学说谈起,意在引出人生、艺术模仿自然山水的中心观点”,但是我们可以回到原文第一段中去探求,原作者提到“所有的艺术,都是自然的模仿”是独断是笼统的,所以作者对艺术模仿自然的观点是持否定的态度,而在后文提到“自然景物以及山水,对于人生,对于艺术,都有绝大的影响”说明自然景物只是对人生和艺术产生了影响,并不是模仿。然而,我们也可以明显看出作者的中心论点是最后一句:“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

  C项中提及“清凉散”之喻形象地告诫人们不要因为工作的繁忙而忽略对自然的欣赏。”实则不然,作者在第五段中最后一句提到:“因为山水自然,是可以使人性发现,使人格净化的陶冶工具。”表明作者用“清凉散”的比喻是给利欲熏心的人开出一剂良方,希望通过山水自然,使得这些利欲熏心的人能够人性发现,人格能够得以净化。

  16、作者认为应该如何欣赏山水及自然景物?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分)

  【答案与解析】

  ①留意自然的丰富与变化,做有准备的欣赏者;

  ②不为世俗所累,主动寻访山水佳处;

  ③保存美好本性,在生活中欣赏自然。

  该题型为概括题,最近几年考查频率比较高,主要是从原文中提取相关信息进行概括和整合,所以首先我们要定位材料范围,在原文中去找到答案。文章从第二段开始就针对如果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进行论述,第二段第一句就指出“自然的变化,实在多而且奇,没有准备的欣赏者,对于它的美点也许会捉摸不十分完全的。”从这一句中我们可以得出,要欣赏山水自然就必须关注自然的变化,做一个有准备的欣赏者。接着第4段以及第5段意在表明现在很多人被世俗所牵累而无法感受山水之美,而第6段中提到我们这种庸人,还是上山水佳处去较为直截了当,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第二条答案。而最后一段中的最后一句,“只教天良不泯,本性尚存,但凭我们的直觉,也就尽够做一个自然景物与高山大水的初步欣赏了。”意在说明我们要做到欣赏山水就必须保存我们的本性和天良。

  17、文章第⑧段写“我”在濑户内海旅行,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与解析】

  ①生动表现物我两忘的感受,突出自然的伟大;

  ②以个人体验进一步印证山水佳处对心灵的陶冶作用,亲切自然,更具说服力;

  ③上承古人游览经历,下与登临崂山等相呼应,行文详略有致,富于变化。

  该题型为作用题,几乎年年都考,2011年四川卷的现代文阅读15题,12年四川卷的15题以及去年四川卷的16题都是作用类题型的考察,然而作用题的答题思维可以从内容、结构、表达技巧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从内容角度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写濑户内海旅行是突出第二句“真觉得物我两忘,生死全空”这一中心;从结构上来看,它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写到古代名人,引起下文自身登临其他高山的感受;从表达技巧上来看,作者采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进一步说明山水对自身心灵的陶冶。

  18、文中说:“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请结合本文和下面的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要求观点明确,阐述河里,有说服力。(6分)

  ①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郁达夫《故都的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