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学设计
1.讨论:这个比例式中的 指的是实际距离.题中要求的是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为多少千米,根据本题的已知条件,所设未知数 应用什么单位? 为什么?
2.订正并追问
(1)为什么要设南京到北京的实际区高为 厘米?
(2)这个比例式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3)解这个比例式的依据是什么?
(4)在求出 =90000000后,为什么还要化成900千米?
3.反馈练习.
先说出下图中的比例尺是多少;再用直尺量出图中河西村与汽车站间的距离是多少厘米,并计算出实际的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篇5:数学六年级《比例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同学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
3、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同学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同学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一、激疑诱趣,引入新知:
很多同学都喜欢脑筋急转弯,现在老师给同学们一道脑筋急转弯的题目,让同学们猜猜:坐车从和平县县城到广州市,一共要用4小时,但有只蚂蚁从和平县县城爬到广州市却只用了5秒钟。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蚂蚁可能在地图上爬。)对了。蚂蚁爬的是从和平县县城到广州市的图上距离,而人们坐车所行的是从和平县县城到广州市的实际距离。那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二、动手操作,认识比例尺:
1、操作计算。
(1)画线段。
让我们先来做个最简单的游戏——画线段游戏。我说物品的长度,你用线段画出它的长,行吗?
①橡皮长5厘米
②铅笔长18厘米
③米尺长1米
咦?怎么不画了?(画不下。)那怎么办呀?快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把1米画到纸上去?这个办法不错。就用这种方法画吧。
(2)学生画完,集体交流。
你是用图上几厘米的线段来表示实际1米的呢?像2厘米、5厘米、10厘米这些在图上画出的线段的长度,我们叫“图上距离”,而这1米就叫“实际距离”。你能用比表示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吗?
教师指名回答,并板书计算过程。
2、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其实像这样一幅图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就叫这幅图的比例尺。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比例尺(板书课题及关系式)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图上距离(板书)?比例尺。实际距离
同样是1米的米尺的线段图,为什么它的比例尺却不一样呢?(缩小的倍数不同)
三、探讨比例尺的计算方法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上课前所说的一道脑筋急转弯的题目吗?原来坐车是从和平县县城到广州市实际距离约是300千米,而蚂蚁行的是5厘米的图上距离,怪不得只要5秒呢!那么,你能求出这副地图的比例尺吗?(学生做前先交流)
小黑板出示:从和平县县城到广州市实际距离约是300千米,在一副地图上只画了5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大家交流一下,谁能告诉大家首先要做什么事情?(先写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再把千米化成厘米,也就是说我们在求比例尺的时候,首先要把单位统一起来。)
学生汇报计算结果。
四、应用比例尺知识解决问题
1)和平县政府距我校直线距离约200米,可在和平县城的地图上只画了2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评讲:你是如何算得?结果是多少?(1﹕10000)要注意些什么?
从1﹕10000这一比例尺上,你能获取那些信息?(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万分之一;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一万倍;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00厘米等等)
2)填空并判别哪个是比例尺。
把一个长2米,宽1米的长方形画在图纸上,长画了10厘米,宽画了5厘米。
(1)图上的长和实际长的最简比为(1∶20)。
(2)图上宽和实际宽的最简比为(1∶20)。
(3)图上周长和实际周长的最简比为(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