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说课稿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3.探究正方体特征。

  课件演示长方体渐渐变成正方体,认真观察,发现了什么?

  (师述: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由于长、宽、高都相等所以称棱长)

  根据刚才研究的方法,请你们小组讨论研究出正方体的特征,填写“正方体的认识”研究报告单。

  展示成果,交流方法。

  归纳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相等。[说明:让学生把学习长方体的特征的学习方法迁移到学习正方体的特征上来,使他们又对又快地达到学习目标。]

  4.比较长、正方体的特征,说说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老师引导学生按照面、棱、顶点的次序,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整理成表格。

  形体

  相同点

  不同点

  面

  棱

  顶点

  面的形状

  面积

  棱长

  长方体

  6个

  12条

  8个

  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每一组互相平行的四条棱的长度相等

  正方体

  6个

  12条

  8个

  6个面都是正方形

  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练习三第3题。

  独立完成每小题,再交流反馈。

  [说明: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各自的特征,所以可以引导学生按照面、棱、顶点的顺序,通过讨论交流,来总结和概括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整理成表格,使学生明确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渗透子集思想。表格的设计把本节的重点内容以图文表结合的形式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给人铭刻记忆,融会贯通。]

  三、巩固运用 拓展创新

  1.练习三第2题。

  借助直观图,根据图中标注的数据先同桌有条理地指一指、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说说相关面之间的关系再独立把有关面的形状和长、宽有条理地写下来。

  2.练习三第4题。

  (1)先判断课本中摆出的几个图形中分别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再同桌互相指一指每个图形中长、宽、高(或棱长)的位置,说说它们分别是多少厘米。

  (2)每个学生用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摆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在小组内互相说说摆出的长方体(正方体)的长、宽、高(棱长)。

  3.练习三第5题。

  [说明:练习内容丰富,多样,既加强了基础知识的训练,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梳理知识 反思总结

  你认为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篇16:数学课《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册第3~4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像、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继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教学过程

  一、认识立体图形和长方体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物体的形状。你能说一说国旗、手帕、红领巾各是什么形状的吗?

  小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都是平面图形。

  谈话:请同学们看老师办公桌上的一些物体,注意观察它们的形状。它们的形状和平面图形一样吗?(媒体显示)

  2、指出:像办公桌上这些物体的形状画出来都是立体图形。其中投影片盒子、书的形状是长方体。你还能说一些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吗?

  3、引导:下面这两个图形是长方体吗?什么物体大致是这种形状?从桌面上找出长方体形状的物体。

  二、探究长方体特征

  1、讨论长方体的面。

  提问: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说明:长方体是由6个面围成的,这是长方体区别于其他立体图形的最明显的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特征很快从立体图形中分辨出长方体。

  2、认识长方体的棱和顶点。

  说明:在长方体中,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棱和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