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说课稿 >新人教版六下数学负数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六下数学负数教学设计

  [说明:教师将温度计、海拔高度图同时出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零度刻度线、海平面是分界点。零度以上、海平面以上为正数,反之,则为负数。这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正数、负数与0三者间的关系很有益处。]

  引导:观察这些数,你能把它们分类吗?

  请学生移动贴纸独立分类,汇报。

  提问:你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出现:

  ① + 4、19、+ 8 844.43表示的都是零度以上的气温和海平面以上的高度,- 4、- 11、- 7、- 155表示的都是零度以下的气温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② + 4、19、+ 8 844.43都大于0,- 4、- 11、- 7、- 155都小于0。

  小结:像+ 4、19、+ 8 844.43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 4、- 11、- 7、- 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完成板书)

  3. 练习。

  篇4:小学数学负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

  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过程:

  一、记录数量,了解负数的价值;

  ⑴要求:听清信息,独立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信息准确简洁的表示出来。

  ⑵师叙述,生记录。

  师:客车到达A站,有8人上车,有6人下车。

  我校本学期转进学生68人,转出5人。

  老师8月5日在上个月的基础上续存元,8月24日取出1500元。

  ⑶反馈交流。

  展示学生的记录情况:文字、+、

  师:哪种方法能让人很容易看明白其中的数据变化?统一到+、

  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可以将+称为正号,将称为负号。

  ⑷介绍你知道吗?

  说明:数学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其实大家的这种记录思想,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记载。

  投影出示,教材第9页的一段话。

  ⑸点明意义。

  师:其实,在客车到达A站时,有人上车,有人下车,其间数量的变化是相反的,出仓粮食的数量和入仓的数量的变化也是相反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此相关的数学知识认识负数。

  二、联系生活,理解负数的意义。

  1.教学例1

  ⑴每天7:30,中央电视一台都有天气预报。在20xx元月的某一天,南京市的气温是零下3度到5度。

  师:这一天的最高温度是多少度?最低温度呢?

  出示教具(一个自制的温度计),提问:怎样在这个温度计上表示出这天的最高温度是5度?

  请学生操作,追问:你是从哪儿数到哪儿表示出5度的?零下3度,在温度计上怎样表示呢?

  让学生意识到表示表示零以下的温度有困难,引出 0。

  确定0度以后,请学生重新表示出零上5度,零下3度。

  师:你是怎样数刻度的?

  ⑵说明:20xx元月的某一天,最高温度我们是从零开始往上数,因此这个温度是零上5摄氏度记作+5℃。最低温度是从零开始往下数的,这个温度是零下3摄氏度记作—3℃。

  ⑶正、负数的读写法。

  说明:+5读作正五,在写的时候只要在5的前面加一个+正号。也可以省略正号直接写5。—3读作负三,书写时先写负号,再写3,符号不可以省略。

  2.教学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利用香港的图片介绍摄氏度和华氏温度。学生读出温度,说说是怎样读的。

  其余的温度让学生自己读,反馈交流读写的方法是否正确。

  小结:用+5、19和—3、—11、—7区分了0摄氏度以上的温度和0摄氏度以下的温度。

  3.教学例2

  ⑴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与图片,师: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这里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海平面,什么是海平面呢?介绍相关的知识。

  说明:比海平面高8844米,通常称为海拔8844米。比海平面低155米,通常称为海拔负155米。⑵提问:你会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