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三角形的教学设计
师生共同小结:可以分别从3个顶点向对边画线段,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其中从直角顶点向对边画线段,可以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也可以分成一个锐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从其他两个顶点向对边画线段,只能分成一个钝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
四、 总结提高,课后延伸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哪些有关三角形的知识?自己可以通过阅读书籍、上网查阅来获得更多的知识。
篇8:人教版三角形教案_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第五课时:(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上课时间:3/16 累计课时:16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0――32页。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知道等腰三角形边和角的名称,知道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等边三角形3个内角相等。
2、 让学生在探索图形特征以及相关结论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锻炼思维能力。
3、 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以及它们的特征。
教学难点:发现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角的特征。
教学准备:例题中的三角形;一张长方形纸,一张正方形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关于三角形,你有那些知识?
1、按角分成三种三角形
2、三个内角和是180度
算第三个角的度数,如果是一般三角形,那就用180去减;如果是直角三角形,那就是90去减……
二、认识等腰三角形:
1、比较老师手边的两块三角板,他们有什么相同?(都是直角三角形)
有什么不同?(其中有一块三角板的两条边相等,两个角相等;而另一块三角板的角和边都不相同。)
指出:像这种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我们叫它“等腰三角形”
2、折一折、剪一剪:
取一张长方形纸,对折;画出它的对角线,沿对角线剪开;展开
观察:这样剪出来的三角形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等腰三角形。想一想:为什么要对折后再剪呢?(这样剪出来的两条边肯定是相等的。)
除了两条边是相等的,还有什么也是相等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还有两个角也是相等的,因为也是重合的。)
3、画一画:
讨论一下,如果我要把这个等腰三角形画下来,应该怎么画?
从一个顶点出发,分别画两条同样长的边,这样就确保有两条边是相等的,然后再连接这两条边,就得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
师生共画等腰三角形。板书:等腰三角形
4、教学各部分名称:
读“等腰三角形”,想一想,这名字是什么意思?(两条腰相等的三角形)
在图上标出:这两条相等的边,我们就叫它“腰”;这第三条边和它们是不相等的,我们叫它“底”
在底边上的这两个角是相等的,就可以共用一个名字“底角”;剩下的这个角,称之为“顶角”。
三、认识等边三角形:
1、刚才有的同学画的等腰三角形,看上去三条边都是相等的。如果真是那样,那它还有一个名字,叫“等边三角形”。
2、为了确保三条边都相等,我们可以这样折:取一正方形形纸,边折边示范,并讲清楚为什么要这样折?
剪下后,量一量每条边是不是真都一样长?在量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发现?(3个角也都相等,都是60度)
3、画等边三角形:很容易保证两条边相等,但保证三条边都相等有一定的困难,所以等边三角形不好画。你有什么办法?
方法一:根据角度来画。比如先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然后分别画出60度的角,如果两边正好会合,正好都是3厘米,那就说明画得很准确。
方法二:根据高来画。比如先画一条3厘米的线段,然后在1.5厘米处画高,从端点出发到高量出3厘米,并画下来,再画另一条,就得到了等边三角形。
学生动手画一画。
四、完成想想做做:
1、下面物体的面,哪个是等边三角形,哪个是等腰三角形?
指名说一说,并说明理由。
2、用一张正方形纸,沿对角线剪开。剪出的两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是直角三角形吗?www.
分别请学生说说判断的理由。指出:三角形可以按角来分也可以按边来分,这是两种不同的依据可得到不同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