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五、巩固练习
师:小朋友们学的真快!老师忍不住要考考大家了,有没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挑战?
第一关,想想做做第3题
生读题连线
师:连接这两点,还能连出其他的线段吗?
生:不能
师:连接两点,只能画出1条线段
第二关:想想做做第4题
师:能连成几条线段?围成的是什么图形?
生:3条线段围成了三角形
第三关:想想做做第5题
生连线展示
师:4个点,连接每两点,连出了几条线段?
生:4条
师:有不同想法吗?
生:6条
师:当点比较多的时候,我们怎么做才能使连出的线段不遗漏,不重复呢?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连
课件演示连线过程
设计意图:利用低年级学生爱玩爱比赛的特点,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想学、乐学、会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六、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掌握,培养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自己整理知识的能力。
拓展练习
猜猜图中有几条线段?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线段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的这两个特征
姜堰区实验小学三水校区朱小丽
篇10:《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能用刻度尺画和量出指定线段的长度。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会分辨线段。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师:请小朋友每人拿出课前准备的细线,同桌相互比比两根线的长短。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交流结果。
2、师:现在请小朋友来介绍介绍你们是怎样比的?
生:我是先把细线的一端对齐,然后把线拉直,再看另一端。
教师板书:拉直;一端对齐。
师述:我们把这根细线拉直以后,就可以看成是一根线段。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线段。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
端点 端点
(2)教师说明:一根线段有长有短,说明线段是有一定长度的。当一根线段单独在一起的时候,为了表示它有两个端点,而且不变形,我们在画的时候要给它装上两个标志(在端点处画一短竖),用这个特殊标志来表示它就是线段。
2、寻找线段。
(1)师:请小朋友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放平在桌子上。
师述:像长方形纸的四条边就可以看作线段,尺子的边也可以看作是线段。
(2)师:小朋友观察一下,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也可以看作是线段?(观察、考虑两分钟)
(要求:要说完整话。比如:什么的边缘是线段。)
生1:黑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
生2:窗户的边可以看作线段。
生3:课程表的框边也可以看作线段? ?(以上的回答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完整的。)
3、折线段。
(1)师:现在老师把这张长方形纸对折,然后展开,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看到中间有条线段。
师:对了,中间的这条折痕我们就可以看作线段。
(2)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长方形纸折折,看看怎样折折痕最长?怎样折折痕就比刚才老师折的短?
学生动手操作。
交流自己的折法,总结对角折时折痕最长。
4、画线段。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师:谁来介绍一下线段有哪些特点?
生1:线段是直的。
生2:线段还有两个端点。
生3:画线段时还要装上两个特殊标志。
三、 方法应用及课堂检测。
1、判断线段。
师述:只要符合(1)直,(2)有两个端点和两个特殊标志,这两个条件的就是线段,和它的位置是没有关系的。
2、下面的图形各由几条线段围成?
( )条 ( )条 ( )条 ( )条
3、用直尺把下面的两点连成一条线段。
小结:连接两点可以画一条直线。
4、下面有三个点,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