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活动3 ]结合上述实验,阅读教材:

  在学生在教材上找到焦点的基础上,提问凸透镜的焦点在哪?老师边指着演示实验中的焦点,边强调透镜的焦点在主光轴上,在透镜外。

  由于这个焦点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所以我们叫它实焦点。

  指导学生在导学案上画出焦点。

  凸透镜有几个焦点呢?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让一束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从凸透镜的右面射向左面,它是否也能会聚于一点呢?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实验。

  演示实验2:用激光笔和凸透镜在磁性黑板上演示,激光从凸透镜右边射向左边。

  PPT演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看谁能最快说出谁到谁的距离是焦距,用什么表示?

  强调焦距是从光心到焦点的距离,请在导学案对应的图上标出焦距。

  小结:(1)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

  (2)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另侧通过焦点

  讨论:不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透过凸透镜是否会聚?让我们一起来验证。

  演示实验3:利用激光笔和凸透镜在磁性黑板上演示,教师根据演示实验在黑板上描出入射光线。

  不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透过凸透镜是否会聚?引导学生判断是否会聚的标准: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是否靠近主光轴。

  小结:凸透镜对所有光线都起会聚作用

  3、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演示实验4:利用激光笔在磁性黑板上演示三条平行光线,根据演示实验在黑板上描出入射光线,再放凹透镜。

  引导学生类比凸透镜,观察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

  板书: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指导学生用作图法把上面的实验画出来。

  结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解释发散:

  发散: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远离主光轴。

  4.凹透镜的虚焦点和焦距。

  [活动4]光经过凹透镜后的发散是不是也有规律可循?

  结合上述实验,阅读教材92页焦点和焦距。

  提问:折射光线相交吗?那把折射光线反向延长呢?教师利用演示实验,把折射光线反向延长,引导学生观察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哪。

  PPT演示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

  引导学生小结: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

  讨论:不平行凹透镜主光轴的光透过凹透镜是否发散?

  演示实验5:利用激光笔和凹透镜在磁性黑板上演示

  不平行凹透镜主光轴的光透过凹透镜是否发散?引导学生观察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是靠近主光轴还是远离主光轴。

  小结:凹透镜对所有光线都起发散作用。

  提问:如何解决活动4的问题,哪条是折射光线?

  (四)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焦距是凸透镜的重要参数,不同的凸透镜可能焦距不同。

  1、我们可以把太阳光看做平行光。同学们能不能想办法利用太阳光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呢?

  小组讨论后说明你的测量方法。

  2、视频:粗测凸透镜的焦距

  3、提出问题:

  能否利用凸透镜获得平行光呢?说出你的具体做法。

  课后小结

  根据检测总结这节课内容,明确重点、难点。

  1、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

  2、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会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篇5: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教案

  1、物理学史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3、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 000m lm=l0dm ldm=l0cm lcm=l0mm

  1mm=1 000μn lμm=1 000nm

  4、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5、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与测量的人有关;②与测量的工具有关。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绝对避免;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