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西湖教案
2.指名读文章
3.听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小组讨论,归纳:
a.西湖美在湖
画出山美的句子——把它画成画
b.西湖美在山
理解“远眺”、“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等词语。
引导朗读:谁来读读描写西湖水美的句子?
理解“硕大”,在平静而宽阔的湖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十里明湖中,孤山( )
(画出来,结合图画理解)
c. 西湖美在堤
白堤和苏堤( )
d. 西湖美在岛
三个小岛( )
小结:十里西湖中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说它是人间仙境呢?读了哪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仙境?
结合理解“飘逸”、“掩映”、“典雅”等词语。
e. 西湖美在夜
生自由读文,想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出示:夜幕初垂,明月东升……
画下夜景
三.展示画,对照片,深感悟
1. 学生所画的西湖若干张,品品怎样?
2. 出示新西湖的美景,欣赏—看图读文
3.总结:远眺西湖→ 近赏西湖→ 月下游赏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尝试用“如”、“像”、“仿佛”、“宛如”造句
6.西湖
山峦 湖水 (远眺)
湖堤 小岛 (近观)
华灯 琴声 (夜游)
板书:
第三教时
教学目标:
1.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初步感知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一.复习检查
听写:悠扬 葱绿 围绕 荡漾 一般
二.背诵指导
1.默读课文,确定你想背诵的自然段。
2.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背诵这一自然段。
以第四自然段为例:
(1)这一段层次清晰,一共五句话,第一句承接上文,第二句用几个短句写景,很美。第三句是一个打比方的句子,第四句写琴声,第五句概括写,很容易记住。
(2)这一段话里的短句较多,读起来上口,还有打比方的句子,写得生动。
3.自由选择,练习背诵。
4.当众造句。
三.指导造句
1.出示句子。
(1)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2)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
(3)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4)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2.自由读读句子,想一想,这是些什么句子?(打比方的句子)
3.讨论:用什么比作什么的?
4.任选两个说话,先自己准备,后当众交流。
5.评议
四、作业
1.练习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2.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四个词语中,任选两个造句。
教后小记:
写景的文章上得真的很累,虽然文章美得让人惊叹,但是对于一个才9岁的孩子来说,的确难以体会. “百闻不如一见”,一点也不错,让学生从有限的好词佳句中也只能读来津津乐道,乐完了还是没能够完全领会,因为想象与真实总有距离,因此在对待这样的写景散文,除了品读理解外,最重要的是能让学生也亲身体验一回,这样,很多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说到比喻句,不少学生误把类似于“我长得像哥哥。”“我们真像是一家人。”这样的句子当成是比喻句,其间的本体与喻体构建不上,事物属同类型;另外,就是本体与喻体不恰当,构不成一个合理的比喻句。文字之妙在语感,语感也往往在积累,以后的教学中更要面向未来,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缓慢而有节奏的过程。
课后反思:写景的文章上得真的很累,虽然文章美得让人惊叹,但是对于一个才9岁的孩子来说,的确难以体会。如果有相应的课件,将西湖展示给学生,学生就能身临其境感受美。从文字到形象的的过程,学生有点缺乏,因为有时离他生活实践太远了,但是将形象和实践结合,他们就更容易理解文字了。唉,生字还是大问题,学生许多字都念的是别字,如仿佛的佛,轻拂的“拂”读“fo”……读一句话,要停好几次。这如何体会文章的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