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看望老人》教学说课稿
三、强化训练、及时巩固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的老师”。本节课设计了四道练习题,前三个以故事寻宝的形式把三道题整合在一起,先找藏宝图,然后找宝藏,最后把这个找到宝藏的消息送给小伙伴,可谓一环扣一环,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题让学生设计送信路线,颁发设计奖,既是给表现好同学的一种鼓励和肯定也是在求异思维训练的基础上对走法的优化。创设了这样生动有趣,富于现实意义和挑战性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第四题选择了学生所在学校附近熟悉的地点,说出学校到这个地点的路线,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深切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形成能力、总结知识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此环节是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总结和概括,是帮助学生将零碎、分散的知识内化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从而帮助学生更灵活、更深刻地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并通过归纳总结,把相关知识融会贯通,为我所用。
本节课的设计我们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理念,但总会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在上课时可能还会生成许多新的问题,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谢谢大家。
教学目标:
1. 在知道地图上方向的基础上,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发展空间观念。
2.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教育。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教材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中的第3课时,是在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方向的基础上,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进一步巩固看图辨认方向的知识。使学生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突破此重难点的关键是教师不要把这部分内容作为知识点讲给学生,而要为学生创设现实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亲自体验中理解和认识。
学生状况:
二年级学生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是比较容易的,但要正确辨认现实生活中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对他们来说则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增加探索、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和理解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课文情境图) 星期天,小红、小刚和小明三位乐于助人的好同学相约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瞧,他们都已经从自己家里出发了。请同学们看看图,动动脑筋想一想,他们要怎么走才能到达敬老院?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一看,想一想小红、小明、小刚怎么走才能到达敬老院? 独立完成书上的“填一填”,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师:哪个小组选代表汇报一下你们组的完成情况?
生1:小红向西走60米到敬老院。
生2:小明向北走20米,再向东走50米到敬老院。
生3:小刚向西走30米,再向北走50米到敬老院。
师:刚才的“填一填”同学们完成得很不错,下面请同学们分小组再说几个问题
(1)谁家离敬老院最远?谁家离敬老院最近?
(2)看望老人后他们怎样才能回到自己的家?
师:同学们在小组里说得很认真,现在我们全班交流。
生4:小刚家离敬老院最远,要先走30米,再走50米,一共80米。小红家离敬老院最近,才60米。
生5:看望老人后,小红向东走60米就能到家。
生6:小刚先向南走50米,再向东走30米就能回家。
生7:出了敬老院,小明要先向西走50米,再向南走20米才能到家。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替小红、小明、小刚找到了回家的路线,接下来我们的同学也来亲自走一走。
(在教室里选择几个不同的位置,请同学从自己的座位走到指定位置,并说一说走的方向和走了几步。)
三、拓展知识,应用巩固
1. 做第62页练一练的第1题(屏幕出示题目及图)。
师:从图上可知道每一小段路的距离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