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木笛》说课稿三篇
二、自读思考,整体感知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要强化初读,要拿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沉下心来读书,让学生对文章有个整体的感悟。
1、初读课文,大声自由朗读,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木笛写了怎样一件事?
2、再读课文,思考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找出“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进行”“入夜,朱丹向纪念碑走去”这几个不同的地点,把文章分成三段。
三、精读感悟,体会情感
1、讲读课文第一段
指名读,交流这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重点要让学生从第二自然段的朗读中知道,考试要求苛刻,高手如林,要在这样的应聘中脱颖而出是非常不容易的。
过渡语:经过严苛的两轮考试后,每种乐器只剩两名乐手,而木笛演奏员只需一名,主人公朱丹是怎样对待接下来的考试的呢?
2、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说第二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觉得朱丹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这儿重点要让学生理解三点。
A、朱丹是个很有才华的年青人。一是他从高手如林中脱颖而出;二是音乐大师也表扬他很有前途。
B、朱丹对音乐无比热爱。这可以从两个地方看出来:一处在第四自然段中“他小心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只有一个热爱音乐的人才会如此珍爱自己的乐器。另一处在第二十三自然段中,当他被取消参赛资格时,他的眼中顿时涌出苦涩的泪水,把抽出的木笛小心地放回绒套默默地走了。这是为了他所钟爱的事业所留下的泪水。
C、他对同胞热烈而深沉的爱。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这次参赛机会来之不易,他为什么会被取消参赛资格呢?原来是他因为那天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不想演奏欢快的乐曲,为了同胞他宁愿放弃来之不易的机会。当大师要他珍惜他的艺术前途时,他本来还有机会,可朱丹说“请原谅”又一次表现他对同胞深深的爱。
因为这一部分以对话为主,所以在感悟之后,我让学生带着敬意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朱丹对同胞那深沉的爱意。
教师小结:这一部分作者郑重抓住了朱丹和音乐大师的语言描写充分表现朱丹热爱艺术但更爱同胞的美好情怀。这一位优秀的青年,难道他的才华变这样被埋没吗?让我们接着学习第三段。
3、讲读第三段
(1)指导学生看第一幅图,体会孩子们对烈士的深切怀念。
出示第一幅图,让学生体会孩子们的怀念之情,悲痛之情。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第26自然段,重点理解比喻句“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墨滴在宣纸上无声晕染。”这组比喻象征着孩子们也会像他的先辈一样,继承先烈的遗志,并将革命传统发扬光大。
(2)出示第二幅图。问:朱丹在干什么?孩子们的表情怎样?然后让学生读一读文中是怎样写朱丹的演奏的?重点让学生从第27自然段的文字中体会到正因为朱丹把他对死难同胞的热爱和他对艺术的热爱融为一体,才使他的笛声悲凉凄切,犹如脉管滴血,才使他的笛声在天地间翩然回旋,才使他的笛声连音乐大师也为他深深折服,并诚恳道歉,向他鞠躬,重新认识了朱丹,而且还录取了朱丹。
四、总结全文。
朱丹因为对同胞的爱被取消参赛资格,又因为对同胞的怀念演奏一曲后被意外录取,从他的笛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音乐家伟大的民族情怀。
五、布置作业。
小片断练习:当朱丹来到你身边时,你会对他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