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一上册数学说课稿模板四篇
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方法,得出结论,再鼓励学生给出奇函数的定义.
(2) 奇函数的定义(板书)
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D,如果对D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x∈D 且
f(-x)= - f(x) ,那么f(x)就叫做奇函数.
(三) 学生探索、深化概念:
设计以下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思考回答
问题1: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中有“任意”二字,说明函数的奇偶性是怎样的一个性质?与单调性有何区别?
问题2:—x与x在几何有何关系?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定义域有何特征?
问题3:如果一个函数是奇函数,且0在定义域内,f(0)??如果一个函数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则f(x)有何特性?
通过对三个问题的探讨,引导学生认识以下几点:(多媒体显示)
问题4:结合函数f(x)?1
x的图像回答以下问题:
(1)对于任意一个奇函数f(x),图像上的点P(x, f(x))关于原点的对称点P’的坐标是什么?点P’是否也在函数f(x)的图像上?由此可得到怎样的结论?
(2)如果一个函数的图像是以坐标原点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能否判断它的奇偶性?
学生通过交流探索问题4可以把奇函数的性质总结出来,然后教师发动学生自己研究一下偶函数图像的性质(教师板书)
(四)、知识应用,巩固提高。
例1. 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f(x)=x4 (2)f(x)=x5
(3) f(x)=x+1/x (4)f(x)=1/x2
选例1的第(1)小题板书来示范解题步骤,其他例题让几个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下面完成。
例1设计意图是归纳出判断奇偶性的步骤:
(1) 先求定义域,看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2) 再判断f(-x)=-f(x) 还是 f(-x)=f(x).
结合例1的答案,发动学生思考:一个函数奇偶性的可能情况有几种类型?(多媒体显示)
例1完成后,要求学生做练习,及时巩固,教师做好巡视指导
练习: 教材第53页,练习A第1题
下面来学习例2、例3
例2已知函数y=f(x)是偶函数,它在y轴右边的图象如下图,画出在y轴左边的图象. (多媒体显示)
1例3 研究函数y?2 的性质并作出它的图像 x
课件演示例2,板书例3.
例2 例3主要让学生体会学习了函数的单调性后为研究函数的性质带来的方便。根据奇、偶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只研究函数在y轴一侧的图像和性质就可以知道在另一侧的图像和性质。
(五)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从知识和方法两个方面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并进行反思。
作业:层次一:教材第52页习题2-1A 6、7、8题 层次二:教材第53页习题2-1B2、3、4题 层次三:补充题:判断按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通过分层作业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并为学有余力和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机会
以上是对本节课的一些思考,不妥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
1.《指数函数》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指数函数》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函数”的第六节内容,是在学习了《指数》一节内容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指数和函数的概念等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对数、对数函数尤其是利用互为反函数的图象间的关系来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打下坚实的概念和图象基础,又因为《指数函数》是进入高中以后学生遇到的第一个系统研究的函数,对高中阶段研究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完整的函数知识,初步培养函数的应用意识打下了良好的学习基础,所以《指数函数》不仅是本章《函数》的重点内容,也是高中学段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此外,《指数函数》的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体现在细胞分裂、贷款利率的计算和考古中的年代测算等方面,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还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本节内容的特点之一是概念性强,特点之二是凸显了数学图形在研究函数性质时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通过初中学段的学习和高中对集合、函数等知识的系统学习,学生对函数和图象的关系已经构建了一定的认知结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