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教学课件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opp整理 | 日期:11-26

导语: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读写、理解“横、壁”等生字,了解作者简介,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过程与方法:经过朗读与体会,学习作者传情达意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感受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领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求知欲

  谈话导入,畅谈旅游经历,进而引出《题西林壁》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那

  1、介绍作者

  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字子瞻,与苏辙、苏洵并称“三苏”。

  2、解题

  题:题写。西林:西林寺。壁:墙壁——题写在墙壁上的诗歌。

  3、教师范读,纠正字音,明确朗读节奏。

  4、教师带领学习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一样。

  (1)“横”是什么意思?各不一样是什么意思?

  (2)谁能用自我的话说说这两句的意思:从正面看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是高峻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会呈现出不一样的景哲。

  (3)“岭”和“峰”有什么不一样呢?(出示图片)

  (4)在前两句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

  (5)带着感情,再来读一读。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小组合作讨论)

  (1)学生汇报“识”、“缘”,教师补充“真面目”。

  (2)学生汇报诗意。

  (3)学生联系生活谈一谈学习后两句的感受。

  (4)全班同学带着感情,齐读整首诗。

  5、总结

  汇报本节课收获,能够是手法上,能够是情感上的,能够是资料上的。

  6、布置作业

  写一写四季的庐山、早晚的庐山、晴雨的庐山。

  7、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