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教学课件 >大班教案《想拍就拍》反思

大班教案《想拍就拍》反思

opp整理 | 日期:11-25

导语:

  1、大班教案《想拍就拍》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拍照的游戏情境中,能根据音乐的不同变化,大胆地展示肢体动作。

  2.初步尝试与同伴合作完成走台,体验合作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活动准备

  音乐,ppt课件,红地毯.

活动过程

  一、造型拍拍乐一欣赏音乐1

  1.引出主题.

  提问:你们拍过照片吗?说说在哪里拍过照片.

  小结:原来拍照可以记录下我们去过的地方,以及开心的瞬间.

  2.欣赏音乐1.

  (1)播放ppti.

  提问:来了一位照相精灵,带来了一个音乐相机.听一听,哪里很特别?

  小结:原来这个音乐相机里不仅有好听的音乐,还有连续“咔嚓、咔嚓、咔嚓”的拍照声,

  是一段提醒我们拍照的音乐.

  (2)分析音乐,了锯何时开始变化动作.

  提问:音乐相机想邀请你们听着它的音乐一起来拍照,你们觉得听到第几声“咔嚓”声时摆pose最合适?

  小结:那就让我们听着音乐一起边走边拍,注意pose要在听到第一声“咔嚓”时摆最

  合适.

  (3)集体来拍照.(播放ppt2)

  重点关注:幼儿能否在听到相机镜头信号声后及时变化造型.

  (4)个别幼儿来拍照.

  提问:找一找,为什么这张照片很成功?

  鼓励幼儿发现动作要做得大,每次都要有不同的变化.

  (5)集体再次逐一拍照.

  提问:现在给你们每个人都拍一张照片,你们可以跟着音乐走动,选一个风景.

  关注:幼儿动作变化程度,幼儿在音乐出现时能否随乐舞动.

  二、造型拍拍乐——欣赏音乐2

  1.欣赏音乐2.

  提问:现在这个拍照的音乐和前面的音乐哪里不一样?什么时候摆pose比较适合?原来摄影师说了,现在来了很多游客,我们拍照时脚上的步子要跟得快快的,听到一声“咔嚓”就马上要换一个动作了.

  2.幼儿集体尝试跟着音乐拍照.

  教师观察幼儿能否跟随音乐变换快一些的动作.

  三、t台秀一秀

  1.欣赏音乐3(欢快的音乐).

  提问:快听,发生什么事情了呢?我们要去哪里?

  现在有一场儿童服装发布会正在举行,想邀请你们一起去当小模特.

  2.观看视频,并间接渗透游戏规则.

  提问:看一看,小模特是怎么出场的?每次会摆几个pose?

  小结:原来小模特是一个接着一个出场的.摆出三个pose后下场.

  3.幼儿分成两组并协商出场的顺序.

  提问: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请你们以十人为一组,分成两组,商量一下你们小组中小演员出场的顺序.

  (1)邀请其中一组幼儿尝试跟着音乐表现.

  提问:他们这组中一个接一个先后出场的顺序都接对了吗?

  你最喜欢哪个小演员的动作?为什么?活动21 .

  巩固规则:后一个出场的幼儿要等前一个幼儿走后再出来.

  (2)再次邀请其中一组幼儿尝试跟着音乐表现.

  重点关注:幼儿表现与音乐之间的衔接,走步中的眼神与神情,出场动作的不同(走、跑等).

  教师反思及活动点评

教师反思

  本次活动的音乐是中国舞蹈家协会二级舞蹈考试范围中的一首歌曲.歌曲分三段:第一段音乐是慢的4拍加三下连拍声,第二段音乐是慢的2拍加一下连拍声,最后一段是欢快的音乐.希望通过活动,给予幼儿音乐的感受.

  1.目标达成度

  幼儿乐于表现,但最后一个环节由于时间短促、借班上课等因素,幼儿合作性不够,因而第2个目标(幼儿与同伴合作完成走台)的达成度欠缺.

  2.环节设计

  内容上的层次性比较明显,特别是第二段音乐运用得比较成功,幼儿能够准确发现第一段音乐和第二段音乐存在的不同,而教师也能采用集体和个别的形式与幼儿互动.此外,教师能及时发现幼儿的亮点和不足,将亮点在同伴间推广,将不足化解在讨论中,从而提高幼儿的自我修正能力.

  3.存在的问题

  首先,最大的问题是音乐的问题,尤其表现在对第一段音乐(慢的4拍加三下连拍声)的听辨上.对于问题“听到第几声‘咔嚓’声时摆pose最合适”,教师原先预想的答案是“听到笫一声‘咔嚓’声”,但实际活动中幼儿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且各种答案都有.虽然教师也采取了及时补救的措施,邀请三位分别选择不同答案的幼儿上台演示,但最后还是采取了直接告知准确答案的方式.教师设置这个问题,原本是想给予幼儿更多探索的空间,但这个问题的答案本身并不唯一,且争议比较大.其次,对于最后一个环节——走台步,幼儿比较感兴趣,也乐于表现.不足的地方是,由于第一组出场的顺序事先商量得比较好,所以在第二组出场之前,我没有主动询问和确认,以至于出现了一时空缺或没有接上的情况,这是教疏忽的地方.此外,教师对于活动材料的准备仍有欠缺,活动现场出现了幼儿在地毯上走台步时滑倒的情况.

 1/12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