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教案《长长短短》反思
导语:
师;你有什么方法来比较两根绳子的长短?(幼儿想办法)
师:那我们来把绳子松开看一看,放平、对齐,哪根长?
5.引导幼儿发现:比较绳子长短时,还要关注绳子的弯曲程度。
师:所以绳子是不是看着哪根长就是哪根长?我们还要看一看绳子有没有弯曲着,弯曲的越是多,就越是长。
二、幼儿操作
1.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比比谁的长。
师:图上有谁?比一比,谁的尾巴最长、飘带最长、鼻子最长?请在相应的长短线旁贴上合适的标记。
2.第四组、第五组、第六组:谁先吃到饼干。
师:三只老鼠偷吃饼干,哪只老鼠走的路最近,哪只老鼠走的路最远?请小朋友在正确的标记上画圆圈。
三、活动评价
1.展示幼儿的操作材料,集体验证。
2.教师表扬在活动中能够积极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幼儿。
活动延伸:
1.数学区可以提供不同粗细的圆柱积木、不同长短的绳子,让幼儿自己把绳子绕在积木上,比较绕的圈数的多少,从而体验积木的粗细对绕绳子圈数的影响。
2.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利用各种材料引导幼儿进行比较,如比较碗的大小、裤子的长短、椅子的高矮等。
课后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发现幼儿之间在能力上还是有差异的,大部分幼儿能很好地进行比较,但在表达方面上就有所欠缺,部分幼儿不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在这点上还需要进一步思考,思考如何在数学活动中引导他们大胆讲出自己的想法,并帮助他们梳理总结。
11、中班数学教案《长和短》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昨天我让幼儿休息时,有好多幼儿拿着自己的铅笔、文具盒比长短,于是我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习比较物体的长短,能用“长”或“短”来描述物体,体验物体的相对性。
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比较长短,知道长、短是个相对的说法。
活动准备
两个纸箱。
长短不同的报纸条若干(多于儿童数)。
活动过程
1、将儿童带到室外,围成一个圆圈。
2、学习比较长短。
老师拿出长短不同的报纸条让幼儿判断哪个长,哪个短。
3、游戏,听口令,举纸条。
(1)、把纸条分给每一位幼儿,听老师的口令举纸条,(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如:老师说“长”拿长纸条的幼儿举起纸条并向前一步走,当老师说“短”时,拿短纸条的幼儿举起纸箱蹲下。适时评价。
(2)、请一名幼儿来发令,其他幼儿来举纸条。
4、拿一张纸条让学生说出长或短,再拿出另一张纸条和它比较,得出结论,多次操作后,告诉学生长或短并不是绝对的,要看和谁比。
教学反思
1、本活动能充分调动幼儿积极参加游戏的兴趣, 促使学生更好的发现生活中的知识。
2、师生配合较好,学生愿意参与,具有积极的表现欲。
3、再次上的话,材料选择应更丰富点。最好是现成的物品。更能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东西直接区分描述。
12、中班数学活动教案《长长短短》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不受粗细的干扰,按照物体的长短排序。
2、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体会数学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比较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比较长短差别明显的5个物体,按从长到短活从短到长的顺序排列。
活动难点:
能大胆描述自己的排列顺序。
活动准备:
1、长短不同的4个纸条.
2、长颈鹿爸爸、妈妈、哥哥、妹妹和自己的图片。
3、数学幼儿用书、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复习比较长短并排序
1、将幼儿分成9组,每组幼儿发一组长短不同的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