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阅读题 >祥兴二年二月,崖山破,张弘范谓文天祥阅读答案与翻译-《宋史纪事本末》卷一百九

祥兴二年二月,崖山破,张弘范谓文天祥阅读答案与翻译-《宋史纪事本末》卷一百九

  祥兴二年二月,崖山破,张弘范谓文天祥曰:“能改心以事宋者事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曰:“国亡不能救,敢逃其死而贰其心乎!”弘范义之。

  十月,丞相孛罗召见于枢密院,天祥入长揖,欲使跪,天祥曰:“南之揖,北之跪,予南人行南礼!”孛罗曰:“自古以来有以宗庙土地与人而复逃者乎?”天祥曰:“卖国者有所利而为之必不去去者必非卖国者也予前辞宰相不拜奉使军前寻被拘执国亡当死所以不死者以度宗二子在浙东故耳”孛罗曰:“弃德祐而立二王,忠乎?”天祥曰:“吾别立君,为宗庙社稷计也。从怀、愍而北者非忠,从元帝为忠;从徽、钦而北者非忠,从高宗为忠。”孛罗语塞,忽曰:“晋元帝、宋高宗皆有所受命,二王立不以正,篡也。”天祥曰:“景炎乃德祐长兄,不可谓不正,登极于德祐去位之后,不可谓篡。”孛罗怒曰:“尔立二王,竟成何功!”天祥曰:“立君以存宗社,存一日则尽臣子一日之责,何功之有!”孛罗欲杀之,弘范病中表奏天祥忠于所事,欲释勿杀。

  帝求南人有才者甚急,王积翁荐之。天祥曰:“国亡,吾分一死耳。倘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积翁欲令宋官谢昌言等十人请释为道士,留梦炎不可,曰:“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事遂寝。帝知其不可屈,议将释之,天祥曰:“愿赐一死!”帝犹未忍,左右力赞从其请,遂诏杀之。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史臣曰:“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文天祥奉两孱主,兵败身执,而从容伏锧,可不谓之仁哉!”许有壬曰:“文天祥万变不渝,事固不可以成败论也。”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卷一百九)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卖国者有所利/而为之必不去/去者必非卖国者也/予前辞宰相不拜奉使/军前寻被拘执/国亡当死/所以不死者/以度宗二子在浙东故耳

  B.卖国者有所利而为之/必不去/去者必非卖国者也/予前辞宰相/不拜奉使/军前寻被拘执/国亡当死/所以不死者/以度宗二子在浙东故耳

  C.卖国者有所利/而为之必不去/去者必非卖国者也/予前辞宰相/不拜奉使军前/寻被拘执/国亡当死/所以不死者/以度宗二子在浙东故耳

  D.卖国者有所利而为之/必不去/去者必非卖国者也/予前辞宰相不拜/奉使军前/寻被拘执/国亡当死/所以不死者/以度宗二子在浙东故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长揖,指拱手高举继而落下的礼仪,从文中可知在南宋的交际往来中普遍施行这种礼仪。

  B.愍,《谥法》曰“在国逢难日愍”,可见文中晋愍帝在位时国家逢兵寇之事,动荡不安。

  C.黄冠,黄色冠帽,多为道士戴用,文中指做道士,文天祥以此为借口是希望能逃出敌营。

  D.赞,常用作议论史事的文体,附于史传之后以阐发议论,文中是史官对文天祥的评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针对孛罗“不忠”“不正”的指责,文天祥针锋相对予以反驳,认为自己以社稷为重并非不忠,二王即位符合正统并非篡位。

  B.留梦炎反对释放文天祥,是因为他觉得一旦文天祥回到江南再起义兵,会使他们陷入尴尬的境地,元主于是听从了他的建议杀掉文天祥。

  C.元朝君臣在如何处置文天祥的问题上意见不一,有人主张除掉他,有人主张释放他,元主因为惜才在本意上也不想杀死他。

  D.虽然文天祥抗元最终失败,但后人却认为不能以成败论英雄,因为文天祥舍生取义,从容赴死,这体现了儒家“仁”的精神境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天祥曰:“国亡不能救,敢逃其死而贰其心乎!”弘范义之。(4分)

  (2) 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4分)

  14.孛罗斥责文天祥“竟成何功”,文天祥以“何功之有”回应,这是否表明文天祥认同孛罗的观点?请结合原文加以分析。(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