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阅读题
斗牛图阅读答案
斗牛图阅读答案
斗牛图文言文阅读答案:  阅读题: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暇日展曝于厅前( ) ②有输租氓见而窃笑( )  ③农非知画,乃识真牛( ) ④公为之叹服( )  (2)翻译下面句子。  ①虽壮夫膂力不能出之。  ②此图 [详细]
孔子犹江海阅读答案
孔子犹江海阅读答案
孔子犹江海文言文阅读答案:  阅读题: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孔子犹江海 2.赐不能识也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而去之。  2.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  3.孔子犹江海 [详细]
千里之马阅读答案
千里之马阅读答案
千里之马文言文阅读答案:  阅读题: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君遣之( ) 2.而捐五百金( ) 3.于是不能期年( )  二,辨析下列"以"字的意义  1.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3.而吾以捕蛇独 [详细]
陆元方卖宅阅读答案
陆元方卖宅阅读答案
陆元方卖宅文言文阅读答案:  阅读题:  1、解释:①直 ②但 ③遽 ④辞  2、翻译:①子侄以为言 ②不尔,是欺人也  参考答案  1.①同“值”,钱财②只③立刻④拒绝  2.①子侄们以此怒怨陆少保②不这样, [详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阅读答案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阅读答案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阅读答案:  阅读题  2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湮于沙上( ) ②不亦颠乎( )  ③虽危症亦立愈( ) ④终不反顾( )  2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求之下 [详细]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阅读答案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阅读答案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阅读答案:  阅读题:  1.解释加点词语 。  (1)天帝使我长百兽 (2)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  (3)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4)兽见之皆走  2、翻译句子。  ①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②子 [详细]
赵普阅读答案
赵普阅读答案
赵普文言文阅读答案:  一、请在括号内解释文中加点词。  普少习( 熟悉 )吏事,寡( 少 )学术( 学问 ),及(等到)为相,太祖常劝以(用,拿)读书。①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自己的 )第( 府第,大的住宅 ),阖户启箧(关上门,打开书 [详细]
巨商蓄鹦鹉阅读答案
巨商蓄鹦鹉阅读答案
巨商蓄鹦鹉阅读答案:  阅读题: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1)半年方得释 ( )  (2)就笼与语曰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  3.文章说“鹦鹉甚慧 [详细]
陶潜之略传阅读答案
陶潜之略传阅读答案
陶潜之略传阅读答案:  阅读题:  6.请结合你所学过的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尝( ) 愠( ) 辍( ) 但( )  7.文中有许多带“之”的句子,请找出一个与例句中加点“之”字用法相 [详细]
柳子厚墓志铭阅读答案
柳子厚墓志铭阅读答案
柳子厚墓志铭阅读答案:  阅读题: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1)虽少年,已自成人(      )    (2)众谓柳氏有子矣(      )  (3)一时皆慕与之交(      )     (4)例出为 [详细]
战国策阅读答案
战国策阅读答案
战国策阅读答案:  阅读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安有说人主 (2)是皆秦之罪也  2.用“”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读 书 欲 睡 引 锥 自 刺 其 股 血 流 至 [详细]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阅读答案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阅读答案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阅读答案:   阅读题:  1.翻译下列句子。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2.这则短文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谈谈你的感受。  参考答案  1.由节俭进入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进入节俭(却)困难( [详细]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
桃花源记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题: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阡陌交通( ) (2)欣然规往( )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芳草鲜美 陶后鲜有闻  B、悉如外人 悉 [详细]
李西涯与程篁墩阅读答案
李西涯与程篁墩阅读答案
李西涯与程篁墩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题:  1.解释:①方 ②适 ③对 ④胄 ⑤名  2.翻译:西涯入相而经济天下  3.“文章”在原对子中的意思是  4.“经纶”在原对子中的意思是 ;它跟李西涯后 [详细]
晋文公攻原阅读答案
晋文公攻原阅读答案
晋文公攻原文言文阅读答案:  阅读题: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  B.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群臣进谏  C.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  D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