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史纪事本末·略定秦晋·北伐中原
- 文本一 (洪武二年)三月癸卯,常遇春、冯宗异等帅师炎陕西,进克凤翔。初,李思齐之奔凤翔也,上以书谕之曰:前者遣使通问至今未还岂所使非人忤足下而留之与抑元使适至不能隐 [详细]
- 《明史纪事本末·平定两广》阅读答案与翻译
- 洪武元年二月癸卯,命平章廖永忠为征南将军、参政朱亮祖为副将军,由海道取广东。上谕永忠等曰:王者之师,顺天应人,以除暴乱。朕昔平定武昌,荆、湘诸郡望风款附。此无他, [详细]
- 节选自《东观汉记·卷十六》阅读答案与翻译
- 文本一:张酺,字孟侯,祖父充与光武同门学,光武即位,求问充,充已死。永平【注】九年,诏为四姓小侯开学。置《五经》师,张酣以明经授于南宫。令入授皇太子,太子家时为奢 [详细]
- 张说《和尹从事懋泛洞庭》杨凝《初次巴陵》阅读答案
- 和尹从事懋泛洞庭 张说 平湖一望上连天,林景千寻下洞泉。 忽惊水上光华满,疑是乘舟到日边。 初次巴陵 杨凝 西江浪接洞庭波,积水遥连天上河, 乡信为凭谁寄去,汀洲燕雁渐来多 [详细]
- 选编《说苑 贵德》阅读答案与翻译
- 孝宣皇帝初即位,守廷尉史路温舒上书言尚德缓刑,其词曰:陛下初即至尊与天合符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之统涤烦文除民疾存亡继绝以应天德天下幸甚臣闻往者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 [详细]
- 《旧唐书》《唐才子传》参考译文
- 高适者,渤海蓚人也。适少落魄,不事生业,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给。其性傲于权贵,窥察洞明。及冠始留意诗什,数年之间,体格渐变,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喜 [详细]
- 节选《子刘子自传》阅读答案与翻译
- 初,禹锡既冠,举进士,一幸而中试。间岁,又以文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及丁先尚书忧,迫礼不死,因成痼疾。既免丧,相国扬州节度使杜公领徐、泗,素相知,遂请为掌书记 [详细]
- 《登泰山记》因气候恶劣而难以攀登的句子
- (1)《石钟山记》处处洋溢着苏轼的率真襟怀。对郦道元说的可疑,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况石乎!的假设予以反诘。 (2)姚鼐《登泰山记》中,表现因气候恶劣而难以攀登的句 [详细]
- 节选《乐毅报先王书》阅读答案与翻译
- 材料一: 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昔者伍子胥说听乎阖闾①,故吴王远迹至于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②而浮之江。故吴王夫差不悟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弗悔 [详细]
- 节选《国语·鲁语》阅读答案与翻译
- 襄公如楚,及汉,闻康王卒,欲还。叔仲昭伯曰:君之来也,非为一人也,为其名与其众也。今王死,其名未改,其众未败,何为还?诸大夫皆欲还。子服惠伯曰:不知所为,姑从君乎 [详细]
- 《登泰山记》 描写了太阳将出时的景色
- 《阿房宫赋》中用 , 对秦王朝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挥金如土的奢靡生活进行了揭露和批判。 (2)姚鼐《登泰山记》中 , 描写了太阳将出 [详细]
- 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五》阅读答案与翻译
- 帝在兵间久,厌武事,且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自陇、蜀平后,非警急,未尝复言军旅。皇太子尝问攻战之事,帝曰:昔卫灵公问陈,孔子不对。此非尔所及。邓禹、贾复知帝偃干戈 [详细]
- 上令封德彝举贤 ,天下之患,不患材之不众阅读答案与翻译
-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选 [详细]
- 《(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除了不应追求物质
- 《(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除了不应追求物质享受外,还需要,,如此方能称得上好学。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写水,写山,境界辽阔高远,一幅金陵锦绣江 [详细]
- 《材论》阅读答案与翻译
- 材论 王安石 天下之患,不患材之不众,患上之人不欲其众;不患士之不欲为,患上之人不使其为也。夫材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然上之人不欲其众,不使其 [详细]